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宁夏在全国率先探索水权转换 借市场之手解用水“两难”


时间:2014-09-2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宁夏在全国率先探索水权转换,让农业节水不缺钱、工业发展不缺水

  市场之手解“两难”

  本报记者 朱 磊

  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的1/3,缺水,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瓶颈。

  农业节水缺钱,引黄灌区的干渠渠道砌护率仅18%;工业发展缺水,作为经济“引擎”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需水3.6亿立方米。两难问题如何化解?

  2003年起,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水权转换制度,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换——工业高效用水,运用市场之手指挥水资源跨界流动。

  10年来,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占全区2.5%的耗水量,撬动了全区近半经济总量。宁夏连续5年不超引水指标,不超采地下水,以不到4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保障了全区862万亩灌区和654万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逼出来的转换

  新上工业项目没取水指标,只能投入农业节水,置换用水指标,相当于向农业掏钱买水

  8月25日,沿银川市唐徕渠一路往北,黄河水汩汩流淌,这条2000多年的古渠,为沿途120多万亩农田、19万亩湿地提供生命之水。

  “这一段小达子渠,过去是土渠,农民浇地水走一路漏一半,到用水高峰常常抢水。”唐徕渠管理处副处长郭兰青说,上世纪80年代,护堤的柳树因病虫害被砍倒后,干渠的情况就更差了,由于土渠滑塌,水流不畅,沿线农田有水浇不上。

  现在的小达子渠,硬化的渠道光洁平整,堤坝周边绿树成荫。“这就是水权转换的结果。”郭兰青说。2007年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公司出资3000多万,将15公里干渠进行砌护,渠底铺设防渗漏薄膜,让千年老渠焕发青春。

  “水权转换,是逼出来的办法。2007年,宁夏出台节水条例,明确新上工业项目没有取水指标的,必须进行水权转换,从农业节水中等量置换出用水指标。”宁夏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王东介绍。

  华电灵武发电公司总工程师周雷坦言:“当年项目落地时,最大的困扰就是水。改造农业灌渠,节约出用水指标,相当于企业要掏钱买水,但这个举措却‘激醒’了企业节水理念。”

  周雷说,原本公司准备上湿冷技术,但这个技术耗水太厉害,后来全部上了空冷技术。现在四台机组投入使用,用水指标仍然够用,为了提高用水效率,公司请专家设计内部水循环系统。“虽然成本高,但节水效果明显,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周雷认为。

  火电企业每投入2元钱获得l方水的使用权,工业用水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反哺农业,农民受益。“要没有节水工程,我们今年要亏得哭。”银川市贺兰县兰新村,村委会主任马光杰说,现在水费省了一半,用水方便,田里的西红柿没有受旱,灌水时间缩短3—4天。

  目前,黄委批复宁夏8个水权转换项目,共筹集农业节水资金5.9亿元。10年间,水洞沟电厂、鸳鸯湖电厂等项目节水改造工程基本建成,完成砌护干渠127公里,砌护斗渠189公里,一年可节水8079万立方米。

  王东说,水权转换实现了双赢。2013年宁夏工业的单方水效益达到188元,市场之手推动水资源流转,提升黄河水效益,同时实施农业节水改造,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平均每亩节约水费支出2.8元,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业节水怎么节

  “一把手”不如“一把锹”,协会管水效率高,引黄灌区节水8亿立方米

  渠道通畅了,如何让农业用水更加高效?唐徕渠支渠太子渠边上的兰新村开始了新尝试——上滴灌。

  太子渠管理所所长杨红新坦言:“当时村民们都说,种了一辈子地,从没听说什么滴灌技术,不是坑人吧?后来村里咬咬牙,让在外做工程的马光杰回村流转2000亩地,试点滴灌与喷灌技术,种植高节水作物。

  说起节水,马光杰俨然已是行家:“现在全村滴灌面积50%以上,过去大水漫灌,一亩用水在700立方米左右,如今种西红柿,一亩地用水210立方米,由于技术到位,每亩比别人多收两到三排西红柿。”

  用水少了,收入增了。在兰新村,土地每亩产出效益达到3000多元。

  进一步农业节水,农民用水协会应运而生。杨红新告诉记者,现在灌区形成了“乡级农民用水协会+村级农民用水协会+‘一把锹’淌水”的管理体制。同时,从2004年开始,宁夏实行农业供水“一价制”,将原干渠水价、征工折款和支斗渠维护管理费“三费”合一,刹住中间环节乱收费、乱摊派现象。

  姚伏镇农民用水协会王学文对记者说:“提起管水,‘一把手’还真不如‘一把锹’。”他说,支渠总长5公里,穿越3个乡镇,5个行政村,要浇5000多亩地,过去“一把手”能管得过来吗?现在协会有3个配水员,下面还有30多个管理员,哪个农田的水浇够了,管理员就把渠堵上了,绝不让浪费。

  农民杜鹏起说:“用上明白水,跑冒滴漏、大水漫灌、纵水入沟现象少了,交上明白钱,农民用水更节约了。”

  小账连大账。2013年,宁夏引黄灌区累计引水63.06亿立方米,较2005年减少8亿立方米。

政府之手干什么

  补水利短板,农业节水挖潜,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

  水权转换的节水效果明显。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宁夏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在增加,城市居民用水在增加,工业用水也有大幅增长,但是用水总量却控制住了。

  在王东看来,水权转换的前提是节水,尤其是农业节水。他说,宁夏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以上,工业用水仅占3%,远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只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下大力气对农业节水“挖潜”,通过水权转换“增效提质”。

  “光有市场机制还不够,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王东认为,水权转换涉及不同产业、不同人群利益,当前水市场发展缓慢,还需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逐步引导水权交易和水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水权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审批程序,拓展水权转换范围,探索健全水权交易机制。

  农田水利基础薄弱问题凸显。郭兰青说,唐徕渠目前尚有5座涵洞、近300座斗口为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带病运行。另外,农民用水户协会也面临成长的烦恼,许多地方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经费主要是靠收水费,但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对种田依赖性不高,水费难收,协会生存压力大。一些协会有名无实,发挥不出节水、管水作用。

  专家认为,破解农田水利投入不足难题,关键是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农民的事权,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强化政府投资,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解决农田水利主体缺位问题,要立足农业新变化,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现在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用水户协会不能还盯着“老两口”“小地块”,政府要加强引导其与新型经营组织结合,实现自立发展。

  未来三年,宁夏水利厅将在3个地区试点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推进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水权交易,为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探索制度经验。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