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网9月18日电 (通讯员 杨琳)9月份以来,对于崆峒区西郊办事处民政干部张涓来说,是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一天跑十几户低保家庭,不仅为居民宣传低保申请新政策,更是为核查辖区低保对象的真实家庭情况。
“城市低保最难的就是申请对象家庭收入核实问题。有些居民故意虚报或隐瞒个人收入来源骗取低保,这样就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居民挡在了低保政策的“门槛”之外。”张涓说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针对群众最关心最期待解决的城乡低保不规范等问题,崆峒区于今年5月启动城乡低保清理规范整治活动,对全区17个乡镇(崆峒山生态示范区)和3个办事处的城乡低保全部“洗牌”。
“过去主要是通过入户和走访调查了解申请人的财产状况,现在是先进行信息比对,再入户核查申请人相关信息。这样一来,核查结果就是一份‘铁证’。如果低保申请人对自己的财产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查便知。”崆峒区民政局局长尚保平告诉记者。
在清查整治过程中,崆峒区重点规范了申请受理、入户调查、信息比对、评议听证、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张榜公示、资金发放八个环节的操作程序。成立区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统筹整合公安、财政、人社、建设、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管理资源,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联合信息比对,彻底清查低保家庭成员的户籍、健康状况,就业情况,拥有资产、土地、住房、铺面、银行存款等情况。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一户不留,取消低保资格;对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按程序审批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切实完善保障对象管理和认定机制、“3+1”综合测评办法,实行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有效遏制“人情保”、“关系保”和“平均保”等问题的发生。
目前,崆峒区各乡(镇)农村低保清理清查已近尾声,城市低保清理和规范工作已进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调查阶段。通过清理规范,该区初步确定农村低保8293户,变动调整人员442人2518户;复核确认城市低保对象22516人,清退5922人。预计整个清理规范工作将于10月底结束。
来源:甘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