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羊盖板村的郭宝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几十亩土地过去十几年一直以种玉米为主,每年每亩地收入1000元,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已经上大学,全家人都靠着这份收入过活,日子过得不免有些困难。
2013年5月,村里开始建设蔬菜大棚,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郭宝军也加入了蔬菜大棚的种植队伍。原来的几十亩地一部分交给村里种植紫花苜蓿,每年有租金收入,另一部分建设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售卖,经过一年的经营,蔬菜大棚收获颇丰,家里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翻,一家人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宝军在自家的大棚里打理西红柿
说到自家的大棚,郭宝军喜上眉梢:“现在我家有7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季可以收获一万多斤西红柿,每年能种植两季。去年西红柿价格高,从我们这里收购时一斤3.5元,这样算来一个大棚一季收入就有3-4万元。我们的西红柿都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没有一点化肥,用的全是村里牧场的牛粪、沼气渣和沼气液做肥料,长出来的西红柿颜色鲜艳、汁多味美,销量特别好。”
郭宝军提到的紫花苜蓿、牧场、蔬菜大棚和沼气,正是金河镇羊盖板村的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优质牧草生产、奶牛养殖、设施蔬菜种植、绿色沼气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经济。羊盖板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地处赛罕区金河镇,位于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总占地面积6.6平方公里。示范区内共分五个有机循环单元:现有村民226户586人的村庄、现有5000余亩的优质苜蓿草种植基地、厚墙体温室526栋的设施蔬菜基地、存栏奶牛5000余头的富源牧业牧场、有效容积达1000立方米的沼气生产设施。
村民的土地一部分用来种植优质苜蓿草,优质苜蓿草及周边青储有效供给牧场奶牛;奶牛日产牛粪260立方米,有效保障沼气发酵设施的正常运转;月产沼渣、沼液分别为300立方米和2000立方米,有效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和牧草种植所需肥料;沼气生产设备日供气量达1000立方米,除供大棚日常生产、生活使用外,同时多余气量可供部分村民生活所用。通过这样五个有机循环单元的循环,羊盖板形成了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气发酵-蔬菜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村民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循环经济,一改往年“困难”的经济局面,走上了致富的小康之路。

沼气能源环境工程示意图
郭宝军在谈到循环经济带来的变化时说:“现在我们的模式和过去单纯种明地确实有明显的变化,过去家里靠种地每年收入就一万多元,而且十分辛苦,用水不方便,交通也不便利。自从去年开始建大棚、走循环经济的模式,我们不用辛苦种地,大棚种植有技术指导,水也直接通到大棚里,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根本不用担心销售,北京、山东等地的订单都直接找上门;平时也都是雇人去做,不用自己操劳。这样的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的收入增加了,而且村里人通过新农村改造,现在生活好了,吃水、用水方便了,还修了路,居住环境也很好,不亚于城里的高级小区,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
羊盖板村村委会主任卜强强对这一变化深有体会,他说,过去村民都是自己种地,有些家庭有一些散养的奶牛。2010年村里通过建设牧场,2013年牧场建成后奶牛集中科学养殖,土地流转种植苜蓿,2013年5月合作社承包盖蔬菜大棚,到2013年年底蔬菜大棚投产后,村民通过一个大棚投资7000元,经营一年就可以收入至少1.5-2万元,村民的收入一下子就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村民的收入模式主体以种植蔬菜收入为主,种植苜蓿草的土地每年每亩地有700元的租金,下一步第三产业中,富源牧业将用村民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发放给村民,这样一来现在村民的收入比起以前就是成倍翻番了。

羊盖板村种植的紫花苜蓿
赛罕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喜印在谈到“循环经济”模式时说:“能让一个村子的村民大部分收入每年达到8、9万元,这样的模式在赛罕区乃至全区也是少见的,而且这样的模式也是十分稳定的。这样的支柱产业对于农民来说是增产、增收的‘两条腿’,用‘两条腿’走路,农民当然会更加富裕。现在这里正在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恒温保鲜库,有了这两样配套设施后,对于羊盖板村以后的蔬菜种植业发展将会更加有利。现在这里就是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示范区,将来肯定会更好的发挥带动作用。”
像郭宝军这样的村民在羊盖板村比比皆是,通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改善了生活,而这些都是羊盖板村适应新形式、学习新技术的成果。羊盖板村村支部书记卜云成说,从去年开始村里一方面组织种植能手给村民进行自我学习,一方面由赛罕区科技局派来的老师对村民进行培训,另外市科技局还为村里培训了五位科技特派员,为村民现场指导蔬菜种植难题,通过掌握了科学技术,村民对种植蔬菜都非常有信心。
最近,因为许多工人都回家秋收,郭宝军家的蔬菜大棚只能自己打理,只有这样的时候郭宝军才感到“有点小忙”。在谈到将来的发展时,郭宝军说:“现在我们村里的沼气能源工程正在进行实验,预计今年10月份后就可以广泛推广,到时候用沼气液做肥料,长出来的蔬菜不容易得病,就更加好了。等到家里孩子毕业了,我想让他们也回来和我一起做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在这样好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日子越过越红火,郭宝军也想着有空和老伴儿出去旅游,但是说到去哪儿,郭宝军却说:“想去山东寿光那些蔬菜种植技术先进的地方走走看看,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回来好改善自己的大棚。”
改变农民生活面貌、改善农村经济面貌、改良农业发展面貌,未来的羊盖板村在沼气能源工程全面推广成功后,将全面形成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气发酵-蔬菜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必将对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科技示范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正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