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免学费为何难留大学生从农


时间:2014-09-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为吸引和培养农业人才,浙江从2006年起,每年出资对本省籍学生就读高校种养类涉农专业实施免学费政策。但浙江省农业厅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在享受该政策的6943名毕业生中,仅有2485人“留农”,比例不及四成。免学费难引大学生从农,面对人才流失,许多农林院校教师望而兴叹。

    缺精英一直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忧患之一,而作为专业人才“摇篮”的农林院校,近年来也屡遭生源危机。免学费政策的出台,目的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然而这些毕业生似乎“并不买账”。调研人员认为,这主要与农业企业就业吸引力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补充慢,以及学校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匹配有差距等三大因素有关。

    数据显示,在2485名涉农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5%选择到企业就业。这类工作大多属于农业生产、养殖和营销一线,工作环境差、技术含量低、劳动时间长,且工资待遇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内在吸引力,即使毕业生初次就业在农业领域,此后跳槽现象也会频发。

    相对企业而言,作为事业单位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由于有体制保障,对毕业生仍具有相当“诱惑力”。但调查发现,这些岗位一般由县级人事部门统一公开招考,补充速度慢,在专业设置上较偏重公共专业,且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门槛”让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

    另外调研人员也发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对农产品加工开发和营销、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毕业生需求逐年加大。但浙江目前的状况却是,绝大部分专业仍集中在农业技术、园艺、畜牧兽医、花卉水果、茶叶等种植、养殖专业,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上存在差距。

    如何吸引农学专业学生从农?调研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就业创业的政策,特别是对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大学生,要加大资金补助力度,使农业成为“体面的工作”;针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可采取单招单考、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等方式;另外,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十分关键,涉农院校应主动与农业部门、企业对接,根据生产实际合理设置专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探索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