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粮食收储进退两难 中储粮腾仓3000万吨应急


时间:2014-09-08  来源:新农网 点击:
尽管国库粮满为患,但是中国玉米、水稻、小麦预计2014年再获丰收,而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难有起色,新一轮国家粮食收储势在必行,而这将使中国的粮食库存再次创下新的纪录。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日前宣布,在今年11月份秋粮上市前,通过政策性粮食的销售、移库、品种串换、划转及新建仓容等方式,预计可以腾出仓容约3000万吨,以缓解收购仓容矛盾。

  今年上半年的小麦和早稻收储,已经占用了相当数量的仓容。目前,小麦托市收购已基本结束,截至8月25日,中储粮累计托市收购小麦2534万吨,是去年同期的3倍,另外中储粮已托市收购早稻271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将再创新高,而市场消化能力有限,这对中储粮的库容形成极大压力。

  美国农业部今年8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稻谷方面,2014/2015市场年度,中国稻谷的加工量预计为1.44亿吨,创下最近5年新高,稻 谷期末库存4604.9万吨,最近五年里这个库存数量仅低于2012/2013市场年度的4682.6万吨。玉米方面,2014/2015市场年度,中国 玉米产量预计为2.22亿吨,也是最近5年的最高产量,期末库存达到8036万吨,同样创下5年最高。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粮食消费市场今年情况不太好,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理想,餐饮消费受严控“三公”经费的影响较大,即使有增幅,也无法与往年相比,而今年粮食的产量有较大可能获得丰收,粮食的销售主要依靠国家来托底。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仓容压力比较大的是玉米和稻谷,玉米具有上市量大和集中的特点,而稻谷除了产量巨大,既有早稻,又有晚稻,一年四季都有新粮,加上受低价进口稻谷的冲击,收储的压力也很大。

  为了腾仓库,5月中旬以来,中储粮加大政策性粮食拍卖力度,截至8月中旬,3个月时间累计成交政策性粮食2998万吨,中储粮称10月底前销售3200万吨的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在粮食出库方面,中储粮按最大能力安排出库,已组织出库1247万吨。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三批跨省移库计划也在高效执行之中,第一批200万吨 移库计划已提前完成,第二批200万吨计划已发运84万吨,第三批600万吨计划将陆续发运,确保年底前移库任务全面完成。中储粮方面表示,505万吨中 央储备粮品种串换和临储粮划转轮换任务,目前已完成70%以上的进度,9月底前能够按期完成任务,将给重点产区腾出更多仓容。

  为了给新粮让路,中储粮不惜血本。尽管产销价格倒挂、新陈价差拉大,今年1~7月,中储粮力推中央储备粮轮换,亏损5.6亿元,截至7月底,旧粮轮出已完成61%,新粮轮入完成43%,进度快于往年。

  有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仓容其实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此前中国政府建设了很多粮食仓库,而且民间也有很大的仓容,只要安排合理、管理跟上,国 家与民间的仓容能够保障粮食正常进行。但是粮食收储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越来越紧迫,粮食收储抬高了中国粮食的价格,国外粮食大量进入国内,国库中的粮食出库 困难。今年国家对大豆和棉花收储进行改革,不再收储,改以目标价格补贴的形式,如果实施下来效果不错,有可能在稻谷、玉米、小麦这些主粮品种实行。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退休收 入,让农民的生活保障不需要土地作为依靠,使土地可以流转起来,形成规模化种植,才有可能恢复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