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不管时代怎么变,中秋更重要的还是家庭团聚


时间:2014-09-08  来源:新华网 点击:

“不管时代怎么变,中秋更重要的还是家庭团聚”——一名外国人眼里的中秋“变迁”

    

  漫画:中秋礼物 新华社发 大巢 作

  新华网成都9月7日电(记者吴光于)46岁的荷兰人荷海石已在中国生活了9年。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对中秋节并不陌生。

  作为一家咖啡馆的老板,每逢大小长假,老荷总是很忙。

  “过中秋,中国朋友都和家人团聚去了,外国人就都‘挤’到我这里来。”老荷说,8号他要召集外国朋友们开一个派对,让他们这些“离家很远”的人也能感受到中国中秋节的美好。

  9年前,老荷离异后来到中国,开启新的生活。最初,他就职于泸州市一所中学,担任外语教师。当时,中秋节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铺天盖地的月饼。

  “学校发、同事送,说实话我不知道拿那些月饼怎么办?”他说,“我只能学着把月饼转送给其他人。”

  在泸州,老荷第一次看到商店里标价1000多元的月饼时,感觉这个城市“有点疯狂”。“那时候的中秋节还不如叫‘月饼节’。”老荷说。

  除了月饼,当时的中秋节让老荷难忘的还有饭局。他常被热情的同事、朋友邀请“喝一点”,但从来都无法就是那么“一点点”。

  3年后,老荷搬到了成都,在最“小资”的玉林片区与一位中国合伙人一起经营一家咖啡馆。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老荷总会热情地交谈几句。

  在成都,他认识了妻子陈瑜,一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也开始过上了各种风情浓郁的中国节。“端午节要送粽子,中秋节要送月饼,春节要发压岁钱,红白喜事要有点‘表示’。”

  几年下来,老荷慢慢成了一名“中国通”,也深深感受到经济发展给中国节庆带来的变化。

  “近两三年,大家已不那么热衷于对节日形式上的‘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更加注重追求生活品质,懂得丰富休闲生活。”老荷说,“过去,客人们在店里主要商量‘吃什么’;现在,大家喜欢讨论‘去哪儿’。”

  老荷告诉记者,他的中国合伙人周菲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耍家”。近年来,他游历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中国西部的许多城市。今年中秋节,周菲和家人,又是一次“在路上”的节庆游。

  上个月,老荷19岁的大女儿也从荷兰来到了成都,准备在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一年汉语。这是父女俩第一次共度中秋,也让老荷真正感受到了这个特别的中国节日的内涵。

  “不管时代怎么变,比起月饼、吃饭、旅游,中秋更重要的还是家庭团聚。”老荷说,“一个节日会造就对一座城市的永恒记忆。中秋,会让我想起成都,想到中国。”

  


来源:新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