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送礼干部"免职了之是纵容腐败


时间:2014-09-06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同时,安徽萧县80多名给原县委书记毋保良送礼的领导干部被免职:从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数名县领导班子成员,到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十几名县直单位领导;全县23个乡镇,近20名党政“一把手”被免。(9月4日《新华网》)
 
一直以来,不少地方官场盛行着送礼的歪风邪气,每逢年节,下级干部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的给上级领导送礼。除了上级领导权力过大,不受约束,逼得下级干部不得不通过送礼等方式维系感情,方便工作,以及保住手中的官帽,乃至获得更高的官帽之外。另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干部送礼的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对“送礼干部”的惩处力度太轻。
 
下级干部借逢年过节机会给上级领导送礼,虽然“送礼干部”没有提出明确的请托事项,但是送礼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希望得到领导的提拔和重用,不要被领导罢官。这意味着不管下级干部打着什么旗号或者名义给上级领导送礼,在本质上都属于行贿行为,目的就是买官或者保住已有的乌纱帽,这一点毋庸置疑。换言之,从法律层面说,对于“送礼干部”,应当依法按照行贿罪给予严惩。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由于“送礼干部”数量过大,规模庞大。而且,不少“送礼干部”在“收礼干部”事发后,认罪态度比较好,都能积极主动揭发“收礼干部”罪行,充当污点证人。所在,在处理领导干部送礼收礼案件时,往往只是严惩“收礼干部”,按照受贿罪追究法律责任,但对“送礼干部”则采取从轻处罚,真正被以行贿罪追究法律责任的“送礼干部”极少,绝大多数“送礼干部”只是给予小小处分了之。特别是在司法审判中形成一个极其荒唐现象,那就是官员收礼算受贿,但是干部送礼不算行贿。正是由于“送礼干部”受到处罚太轻,反过来就进一步纵容和助长了干部送礼之风,反正送礼的钱是多是公家的,被查了自己也不倒霉,属于无本买卖。
 
在这起萧县县委书记卖官案中,8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看上去罪有应得,得到了处理。但是,实质上仍然延续了轻罚“送礼干部”的老思路。了解我国法律法规就应当知道,免职压根就不属于处分种类,只是一种法定程序而已。官员免职之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处分,意味着组织部门还必须安排同等级别的领导岗位,“送礼干部”被免职实质上就是保护。
 
因此,要遏制送礼风,净化官场送礼的歪风邪气,除了严惩收礼领导之外,还必须对“送礼干部”给予严惩,应当按照行贿罪追究“送礼干部”的法律责任,不能只是简单的给予处分,更不能拿免职当处分忽悠老百姓。所以,对于给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送礼的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不能只是免职了之,还必须依法给予处分,乃至依照行贿罪将他们集体送进监狱。如果只是免职了之,那就是在纵容和鼓励送礼这种腐败行为。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