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建成面积达2500多亩的节水型喷灌农业生产基地,初步实现施肥、灌溉全程机械化操作,呈现出一幅现代化农业的兴旺景象。
目前,我市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5个,其中种植业示范基地55个,连片面积万亩以上的6个。昨日上午,全市现代农业推进会在惠阳区良井镇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在会上强调,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推进“5511”工程,围绕“五大目标”,建设“五个一批”,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以现代农业为依托,提升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仕芳,副市长杨灿培等参加活动。
“各相关部门要以发展龙头企业为主导,积极构建‘公司+农户+基地’的产、销、购、科研一条龙模式,注重农产品的包装与深加工,推动农业向专业化、科技化发展,大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惠阳区平潭镇新圩村万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李汝求等边看边谋划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来到良井镇矮光村,李汝求等参观考察了节水型喷灌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李汝求说,近年来,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八大目标”成效显著,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市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具体来说体现出5大特色:一是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突出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二是抓住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了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发展,三是依托地方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四是编织了一张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特色的消费网,五是建立了信息、物流创新相结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我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惠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级各部门要注重观念更新,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型农业转变,推进分散型农业向规模型农业转变,推进单一型农业向多元型农业转变。
李汝求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贯彻实施《纲要》为动力,建设以现代农业为主要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市。要着力推进“5511”工程,即围绕“五大目标”,建设“五个一批”,推进“一项改革”,注重“一个提升”。“五大目标”指在农业产值、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农业科技贡献率、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5个方面名列全省前列;“五个一批”包括建设一批万亩连片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节水节地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标准化企业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有著名品牌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一项改革”是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一个提升”是指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努力提升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建设。
李汝求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合作共赢,加强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紧密配合,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黄仕芳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要求、有检查、有评比,积极组织科技下乡,帮助指导种养户科学种养。
杨灿培就如何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等作了具体部署。
我市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个上半年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6亿元
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粮增产,人增收。昨日上午,在惠阳区平潭镇新圩村万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连片种植的淮山、粉葛等特色农作物,翠绿的藤蔓爬上整齐的竹架,构成了绿色的五线谱。而一边的低产田改造工程正全面铺开,修渠、筑路、新建机埠,田野展现出一派热闹景象。
目前,全市共有现代农业(种植业)示范基地55个,比2006年增加了20个;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含复种)达到170.3万亩。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6亿元,共带动农户20万户,户均增收1500元。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5个。其中连片面积1万亩以上的6个,0.5万~1万亩的23个。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市甜玉米、马铃薯、梅菜、荔枝、龙门年桔、韭黄、特色蔬菜、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作物总面积(含复种)达到170.3万亩,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9.14%,年产值达31.47亿元。
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八大目标”
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2011年要达到55%以上;2020年要达到63%以上。
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1年,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要发展到2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100个以上。
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2009~2011年,我市计划投入资金2.6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个。
农业机械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2011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要达到60%以上,2020年要达到80%以上。
特色农业 大力推进特色效益型农业,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经济效益。到2011年,全市八大特色农业种植(复种)面积要达到200万亩,其中甜玉米复种要达到80万亩。
生态环保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要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落实扶持政策,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生猪存栏量保持在5头以上的农户,基本普及沼气池并使用沼气。
名牌战略 大力推进名牌产品战略,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前全市各县(区)农产品检测中心要通过省级认证或省行业认可。年底前全市90%以上的镇(街道)要建立农残检测站,2010年前全市所有镇(街道)都要建立农残检测站。2011年,全市省、市级名优农产品要达到50个以上。
信息服务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现有的《惠州农业信息》杂志、农信通、菜篮子快讯、“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探索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新途径、新方式。
来源:新农村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