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麦茬地免耕播种大豆新技术将推广应用


时间:2012-07-2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小麦丰产让农民喜悦,可机械化收获留下的麦茬却越长越高,给下茬作物播种带来困难,无奈之下农民采用极端做法一把火烧掉,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现象在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伊始,即在深入开展生产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农艺农机专家结合、岗站协作,提出了“地表秸秆横向移出——播种、施肥、化控防除——秸秆移回均匀覆盖还田”的技术方案,并着手联合攻关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几年努力,近日,一项新的技术——“麦茬免耕覆秸精密播种”诞生并将大面积展开示范工作。

  6月2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举行了“麦茬机械化免耕覆秸播种技术现场展示会”。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套分别与30马力和4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其中一台播种大豆,另一台同时播种大豆、玉米和花生。在近40厘米高的麦秸覆盖原茬地上,播种机平稳地将秸秆和部分根茬抛洒在机具的一侧,待机组返程作业时,又将被抛洒出的麦秸抛回,使其均匀地覆盖在刚刚播完的地方,机具一次进地即可同时完成种床整备、侧深施肥、精密播种、覆土、镇压、覆秸等多重工序。现场人员扒开播后5厘米深的土层看到,一粒粒大豆、玉米和花生种子准确点播在种沟中,株距均匀,深度一致,籽粒完好,没有脱皮现象。在离种子侧向5厘米深处,则会看到播撒在土壤里的种肥。

  在示范现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告诉记者,此项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和农民的麦秸焚烧问题,杜绝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而且提高了下茬作物的播种质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同时秸秆还田可保蓄土壤水分,对作物的均衡、持续、稳定增产奠定基础,使农业生产走向良性循环。

  另据大豆产业体系黄淮地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吴存祥博士和机械研究室主任陈海涛教授介绍,这项技术可以改善种床条件,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大豆出苗整齐,生长茁壮,在发育速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经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每亩可增产15~20公斤,节本增效可达70~14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研制和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认为,麦茬机械化免耕覆秸播种技术可有效破解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黄淮海地区茬地免耕机械化播种和秸秆资源化处理的难题,其推广应用潜力巨大。而对于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专家们希望在材料工艺、扬尘处理、用户定位等方面尽快进行优化与调试,加快免耕覆秸播种机具的定型生产,使这项新技术尽快造福于农业生产。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