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七万多箱问题可乐就这么算了?


时间:2012-07-20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宋嵩绘(资料图)

  7.6万箱投向市场的问题饮料如何妥善处理?是召回瑕疵产品、赔偿存疑消费者,还是最终不了了之?

  从4月17日到28日,“可口可乐含氯门”在媒体的持续挖掘和监管部门的驻厂调查后,先前坚决否认氯水混入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终于承认部分产品含氯。除了简单的致歉,就是保证销往市场的7.6万箱含氯产品对人体无害。这份道歉,让人读不出真诚,只能看到傲慢。

  纵观整个事件十余天的波澜起伏,可口可乐公司的表现可谓底气十足。从起先的“员工爆料含余氯系误传,经查并不属实,产品安全可靠,请大家放心”,到监管部门对其查处后承认“混入的是包装清洗用水,绝不是消毒用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大家可以放心饮用”,可口可乐强调的重点始终是产品的安全可靠。

  正如山西质监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可口可乐低估了政府查处它的决心和能力,低估了老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

  可口可乐傲慢的底气从何而来?

  这傲慢也许来自其市场的垄断地位。正是靠着对市场份额、消费者认可度的掌控力,可口可乐才敢有店大欺客、唯我独尊的傲慢霸气,才敢有将瑕疵产品投放市场的“无畏勇气”。

  这傲慢也是被“惯”出来的。在饮料检测中,国标没有含氯项目检测;查明其故意否认将含氯产品投向市场,也只能是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其停产整改了事。监管疲软和法律缺位,让惩罚对可口可乐而言,变成了一场无关痛痒的毛毛雨。

  “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可口可乐不是洋品牌里头一家。近年来,许多在国外质量过得硬的洋品牌,到国内则屡陷质量门。杜绝“南橘北枳”式沦陷,消除可口可乐式傲慢,需要在加强监管、健全法规、完善市场方面长期努力。而眼下当务之急,却是这7.6万箱投向市场的问题饮料如何妥善处理。是召回瑕疵产品、赔偿存疑消费者,还是最终不了了之?这是摆在可口可乐公司、监管部门面前无法回避的考题。(冀业)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