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彻底取消共建入学关键在执行


时间:2014-08-27  来源:检察日报 点击:

 今年,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全面取消“生”,这一在中国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词语,在权力聚集的首都北京成为历史。“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对于仍在盘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家长,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今年的招生形势非常自信(8月26日《都市快报》)。

  所谓共建入学,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直接入学。权力部门利用公共资源与公共资金为子女谋求名校就读名额,揭示了教育资源被权力染指的现实。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实下,普通百姓一直对充满期待,对不公平的教育现象早有微词。用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学校本该按照学区划分招生,然而名校打着“共建”的旗号对有权有钱部门的子弟优先录取,学校与权力部门利益互换,把公众排斥在公共服务之外,是对普通百姓子女平等就学权利的践踏,突破了教育公平底线。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父母没进权力部门不是孩子的过错。百姓家的孩子本来因为出身低微已经输在第一起跑线上,优质与权力部门如此利益互换,让权力部门子弟凭借父辈权势享受教育特权,岂不是渲染权力世袭,让普通百姓的孩子更难以追赶?教育者谄媚公权,不仅容易让“官二代”、“官三代”产生权力优越感,也会在平民子弟心里种下社会不公的种子。

  本该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结果被特权者以“共建”的名义瓜分,用“权力通吃”解释恐怕最合适。北京市教育部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秩序,重新划定学区,全面取消共建入学无疑很重要。但是,面对共建入学这种特权招生现象,教育部门真的能彻底纠正过来吗?北京市教委只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这些“共建”单位大有来头,既有北京市的权力部门,更有手握重权的中央部委与富得流油的垄断央企,让权力阶层自动放弃既得利益,让学校完全不再招收“共建生”,恐怕知易行难。这一方面需要权力阶层在子女入学的问题上保持节制,自觉维护社会公平底线。另一方面,中央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管,管好中央部门与大型央企的权力与钱物,加大特权者违规成本,避免“共建特权”透支政府公信,维护起点教育公平。


来源:检察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