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县日前在古迹资源普查中发现一条长约10公里的保存完好的“川盐古道”。 “川盐古道”源于四川东部(今渝东),对鄂、渝、湘、黔交汇地区产生极大影响,并贯穿整个中国腹地。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纽带,具有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影响力大的特点,被学者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而在酉阳,因盐成就了“钱龚滩、货龙潭”的商业传奇,龚滩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家家户户挂“盐灯”的传统和与盐相关的“大业”盐号、半边仓等文物点。
目前,酉阳县已开始着手编制《川盐古道旅游开发规划》,启动重庆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新华网记者 刘潺 摄
7月13日,一名居住在“川盐古道”附近的农家小女孩牵着牛在千年古道的青石板路上前行。
7月13日,几名居住在“川盐古道”附近的农家孩子在千年古道的青石板路上奔跑。
7月13日,“川盐古道”一块青石板上,满是当年运盐人用杵棍慢慢留下的杵印。
7月13日,“川盐古道”西屏关古城墙斑驳的古代题刻前,一名电视记者正在拍摄。
7月13日,一名农家老大爷背着背篓在“川盐古道”西屏关古城墙前穿行。
7月13日,一名居住在“川盐古道”附近的老大爷背着类似古代运盐的小背篓,利用杵棍支撑在千年古道的青石板路上像他的运盐先辈们一样休息。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