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花价格一路下跌,菜农遭受损失。
“新营乡万亩菜花低价滞销”“每斤仅卖5分钱”……不久前,有关榆中蔬菜丰收,但是遭遇销售难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记者了解,7月下旬以来,部分高原夏菜的菜价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当地农业部门、乡政府正通过多种渠道,竭力帮助菜农解决蔬菜“低价滞销”的难题。
纵观近年来高原夏菜的价格,部分菜品像坐上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如何避免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引导蔬菜种植进入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并有效地保护菜农的利益,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今年菜花一路跌价
路边、荒坡上、水渠旁,干枯腐烂的菜花随处可见。在菜农眼里,这“都是钱”。近来,榆中县山区3万亩的菜花遭遇滞销。
菜花的地头收购价经历了每斤1.4元、1元、0.5元、0.15元……7月下旬以来,新营乡祁家河村农民沈发隆说,“菜价几乎是一天一个价”。两周前,沈发隆家3亩多地成熟的菜花正好赶上收购价最低的时期。
“每斤0.15元卖了一些,也倒掉了不少。菜花一旦成熟,就立马得采摘出售,如果卖不出去,很快就会腐烂变质。”沈发隆说。
沈发隆今年租了6亩地,加上自己的地,共种了11亩菜花。他说,去年菜花收购价是每斤1.5元左右,最高时能到2元。一亩地产7000斤菜花,能卖8000元左右,11亩多地收入8万多元。“今年按价格最低时卖出的收入仅够种地成本。”
沈发隆算了一账:每亩地化肥300元、牛粪300元、地膜100元、种子300元、网套200元……不算人工,每亩菜花的成本就要1300元左右。
“之所以大面积种植菜花,就是因为去年的行情好。”沈发隆说,没想到今年的价格会暴跌下来。
采访中,有菜农无奈地说,也不知道菜价哪年高哪年低,种地往往是靠碰运气。
价格为何猛涨猛跌
“菜花的价格起伏大,甚至在价格最低时收购商拒收。”菜农表示不解。
8月15日,在祁家河村菜地旁的榆中三磊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保鲜库前,四川客商张奇志正忙乎着装车,一辆满载22吨菜花的车即将发往成都。
当天的菜花收购价为每斤1.3元。
提及近期的菜价起伏,张奇志还原了客商拒收菜花的始末。
“大概从7月20日以后,当地菜花大量同时成熟、上市,供应量激增。”张奇志忆述,当时,终端批发市场的价格越来越低。他每天供应四川市场的菜花量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收购量也是有限的。
三磊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保鲜库负责人马应全介绍,菜花集中上市的那几天,负责发往武汉、西安、广州、北京等地的客商在冷库内加装了双层架,以便更多储存菜花。平时储存四五吨的冷库,一度增加到七八吨。即便大量收购,也未能全部收购完当地所有的菜花。
“去年的价格太好了,每斤菜花的价格最高时都达到了2元钱,这让许多菜农加大了对菜花的种植面积,没想到今年的价格却会跌到每斤一角多钱。”张奇志说。
由于终端市场价格较低,使绝大部分蔬菜经销商销售亏损,为了保证客户的稳定,大部分蔬菜经销商调整发车数量,由原来的每天至少发1车,变成2天发1车或3天发2车,发货量的减少是造成蔬菜价格下降一个主要因素。 多因素致销售难
榆中县农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蔬菜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菜农种植增多,蔬菜集中上市,造成供求失衡。
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上茬花椰菜(菜花的别称)种植面积8.7万亩、青梗散花菜2.5万亩、西兰花0.7万亩,甘蓝1万亩,大白菜(娃娃菜)1.5万亩,芹菜2.2万亩,笋子(青笋、红笋)1.8万亩、芥蓝0.6万亩,番瓜、胡萝卜、茄子、黄瓜、西葫芦、番茄等其他蔬菜面积3.4万亩。
从今年全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分析中不难看出,菜花种植面积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兰州市农委市场信息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河北张家口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兰州高原夏菜销售最强的竞争对手,今年张家口菜花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大,使得榆中的蔬菜销售受阻。”据介绍,截至6月底,兰州高原夏菜产量已达87万吨,同比增幅明显,这也加重了蔬菜销售难的局面,农业部门每年的四五月份根据种子的销售情况预测每年的农产品品种种植情况,但对于个别品种销售,很难发出预警。
榆中县农牧局经作科科长腾辉表示,榆中县的蔬菜90%是销往外省。但今春以来兰州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播种蔬菜生长缓慢,导致与后期播种蔬菜同期、集中到7月初才大量上市,而此时南方市场的许多蔬菜大量上市,由于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饱和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因此影响了销量。
目前,榆中县农业部门正在积极动员当地蔬菜经销商增加收购、贮藏量,拓展营销渠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密切关注市场信息,以后尽量实施分批种植、依次上市,以避免集中大量上市后价格走低的现象发生。
此外,当地农业部门还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帮助解决榆中高原夏菜的销售难题,积极出谋划策,尽量为农民挽回损失。
应出台措施避免“菜贱伤农”
榆中的高原夏菜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当地农民安身立命的根基。然而“菜贱伤农”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2006年,番瓜价格一落千丈,低价无市;2008年,白菜花、莲花菜、大白菜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2011年,兰州周边的芹菜、大白菜再次出现滞销,烂在地里的有百万吨之多;2012年,番瓜价格低迷,收购价格下滑……
“以后不能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菜农沈发隆历经几次惨痛教训后表示,明年他将分品种、分茬种植,以免跟风和盲目种植。
腾辉介绍,从长远看,兰州高原夏菜依靠初级产品占领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弱,必须着手建立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机制。
因此,农业部门建议:要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专家分析和市场调研活动。其次,建立农超对接、订单种植和订单销售的一些长效机制,例如扶持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产销协会、专业合作社、产销公司等,由分散被动地应对市场变为主动调剂或控制市场。通过扶持建立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市场风险。
同时,建议政府整合商务、物价、财政等各部门专项资金,设立蔬菜最低价格保护基金,在蔬菜收购价格过低时补贴于农民,增加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对此,甘肃农业大学西方经济学老师范国华建议,传统农业中“坐家等客”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与现代市场脱节,政府部门应扶助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抱团”作战,改变他们缺乏市场谈判能力和竞争力的现状,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使农产品规模入市,做到真正与市场需求对接。
来源:新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