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贵州省政府委托,贵州省民宗委昨天通报了2014年上半年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个自治州
生产总值895.39亿元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徐飞说,贵州省民族地区包含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09个民族乡。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12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
上半年全省3个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895.39亿元,占全省的23.7%。其中黔东南州增速15%,居全省第一,黔南州增速14.8%,排位全省第二。全省综合测评,黔南州排位第三。3个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1346.02亿元。黔南州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38.7%、13.9%,均排位全省第二。黔西南、黔东南、黔南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1527元、1433元、1353元,分别排全省第3、第4、第5。黔东南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15.5%,居全省第一。全省民族地区46个县(市)中有7个跻身全省31个经济强县,占22.6%;在全省57个非经济强县中,民族地区县(市)有39个,占68.4%。
经过积极争取,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已全部纳入全国重大区域性规划的“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整个黔西南州,黔南州荔波、三都、都匀、独山、平塘、罗甸、惠水、长顺8个县(市)以及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3个县等19个县(市)已纳入国家“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民生问题
欠账较多需要重视
随着各州、县(市)一大批工业园区企业相继开工,城镇就业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大幅度下降。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然而从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也可以看出,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与全省经济强县、非民族地区县的发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民生问题欠账较大。
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09个民族乡目前仍然是全省贫困问题最突出、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地区,其绝对贫困人口规模是全省最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和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困难群众。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依然严峻。
来源: 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