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三年内打造出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与宝箴塞、沿口古镇、龙女湖等八大景区遥相呼应,构成全县旅游骨干网络,共同挑起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大梁。”这是记者在《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上看到的文字,为之振奋。
农家乐,乡村游,这些年在全国风生水起。可以想见,仅以吃农家饭、采摘果蔬、农事体验等简单经营模式为主,或一家一户“分立山头”的经营格局,而形不成规模、集聚效应者,能否长久。
没有高起点的规划,谈不上高水平的建设。武胜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杰才介绍说:“对这3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村庄、每一块田土都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划,避免了村民乱修乱建、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在规划过程中,该县聘请专家,制定出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乡村酒店、旅游新村等建设方案,配套建设学校、商店、体育、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按照田网、路网、水网和“水、电、气、路、讯”配套的要求,旅游区建设大力推行“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政策,整合国土、农业、农发等部门的涉农项目,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景观大道、内外环线等95公里,新建生产便道54公里,修水泥路14.4公里,开通两条乡村客运专线。
规划建设中,涉及部分农户搬迁安置等事项,武胜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按照村庄院落科学布局、农民居住相对集中、户型外观专家设计、50年不落后的要求,对2800户农民、300余户场镇居民房屋,作出合理改造和风貌塑造。新建新农村综合体3个、新村聚居点14个,改造传统村落43个,发展乡村酒店、乡村客栈及农家乐46家。
旅游区内除六大主体景片外,还有以甜橙文化、剪纸艺术为特色的甜橙新村,以现实版“开心农场”为特色的李家院子,以竹丝画帘、祠堂文化、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卢山新村,以红岩文化、生态田园为特色的白坪新村,以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下坝记忆、柑橘博览园、竹丝画帘文化村、剪纸艺术文化村、河尔口庄园、航空基地、荷塘月色、胜天渡槽等景点,展现出一幅靓丽的新农村画卷。
经营田园并注入休闲旅游的新活力,就是经营乡村,就是经营农民的幸福生活
走进白坪乡张家院子,只见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农家小楼集中相连,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菜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与绿油油的蔬菜相得益彰;庭院中,绣娘们正聚在一起琢磨竹丝画帘的新工艺;游乐场里,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快乐嬉戏;众多游人或垂钓湖面,或流连田园风光,或悠然品茗。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鹏介绍说,这座恬静迷人的张家院子,始建于清朝,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变迁后,曾经变得破旧不堪、风雨飘摇。经过去年的彻底整治和风貌塑造,才得以重新焕发靓丽风采。
记者看到,在“金玉泉”蔬菜专业合作社承包的土地里,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工人们正忙着收各种蔬菜。生产便道上一辆辆装满蔬菜的汽车整装待发,将蔬菜运往重庆销售。合作社理事长、来自台湾的李锦雄介绍,四年前,他看中这里大量的优质土地和各项优惠政策,承包200亩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聘请当地农民帮助料理,产品销往重庆、南充等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旅游区大力引进业主,发展规模种植业,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14家、种养大户53户、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发展农民合作组织24个,形成了“产供销”、“吃住行”与“游购娱”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经营链。2013年,旅游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
如今,千亩蚕桑园、千亩花卉苗木园、万亩“千万工程”示范园、万亩柑橘品博览园、万亩精品蔬菜园等现代农业基地初具规模,尽显大气之美。“今年还将着力打造百花园、百果园、百兽园、荷塘月色等一批景点,让示范区更美丽、更有看头。”园区常务副主任周彬对未来充满信心。
每逢周末,甜橙新村、张家院子、李家院子等景点的停车场,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大小车辆,四面八方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奔向这里,恣意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闲情野趣。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花海、绿海、果海,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滋味。”该县文联副主席尹才干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