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新型农民的身影


时间:2014-08-21  来源:云南日报 点击:

“有党总支的引领,党支部支持,所有人都过得好。”“城市在提升,实体经济在跟进。这些年,大伙的财富越滚越多,发展的路都闯开了。”这是云南省弥勒市弥阳镇城关社区被征用土地农民的话。

  走进滇南弥勒小城,步入城关社区,你会发现,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楼房,是农民和客商居住的房屋。楼房下,一个个商铺及工商业网点,是农民的产业。依托这些产业,社区老人每月能领到500至800元生活费,青壮年则投身到工商及旅游服务行业。因城市拓展被征用掉土地的农民,正以全新的方式,转变为城里人。

  城关社区地处弥勒市城中北部,是一个汉、彝、回、傣、哈尼、蒙古等10个民族聚居区,在城市拓展前,这片区域不叫社区,而唤作某村某组,农民是土地和村组的主人。近5年来,伴随城市的发展,12个村小组的土地相继被征用,农民靠耕种土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多数人对未来一片茫然,村寨里弥漫着忧虑和烦躁。就在这个时候,村里的党组织站出来了,组织多次村民会议讨论后,全村人作出决定:征地补偿款不能分,聚合起来搞实体,办企业,帮助农民创造工商业。

  “别人能做房地产,我们为啥不能做。”“人家能卖汽车,经营餐馆、酒店,我们也会整。”在强烈的呼唤声中,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有技术懂经营的干部带领群众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参与到该县征地拍卖及开发建设中,先后在城区内开发出3片融有商住和养老、休闲等功能街区,让农民积攒起来资金翻了几个倍,从2000万元滚到上亿元,初步解决了被征用土地农民生存发展的问题。

  壮大集体经济后,根据农民的特长、诉求和经营能力等,党总支和村支部又制订发展方案,以担保、援助或贷款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身汽车修理、销售,兴办餐馆,经营宾馆、酒店,转包土地开发特色经济林果等行业,先后扶持上百户农民走上了发展工商业的道路。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这些仍然保留着农民身份的村民,从每个行业的低端做起,一步接一步地迈上新台阶,逐步将事业由小做大,年收入实现着由数万元到数十万、上百万的递增。每个农工商经济体的创办和兴起,都在吸收着不同数量的农民走向新的领域,并通过培训、实践和具体的操作等让他们熟练掌握了工商领域的技能,摆脱了靠庄稼吃饭的老路。

  3年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有了重大转变,村里的组织和工作形式也有了新的进展,这里的名称也由“村”变成了“社区”。循着聚合资源,整体发展这条集体探索出来的路,社区党组织继续发挥着指导和牵引大作用,引导农民组建协会、企业等经济组织,将那些在城市开发中被分割、抛荒尚属于农民的土地整合起来,组建市场培育餐饮、建材、百货和旅游娱乐等产业,引领2000多人投入到流通和服务行业中,有效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的路子。

  8月中旬,记者在弥勒市采访,打理着汽车销售企业、房地产公司、餐饮店、建材场和日用百货店的吴文珍、谢树昆、赵长龙、范家顺等农民说:“以这种方式向城镇化转型,农民多会变得有产有业,快速平稳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来源:云南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