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土肥站专家为果园测土,配制专用肥料。
天气炎热,唯独生长在武顺岩果园里的那些黄桃树,却长得十分茂盛,丝毫没有对炎热的夏天产生反感。当初移植这两棵老桃树时,武顺岩做梦也没想到,这两棵没人要的桃树,会给他赚回今天这般宾客满门的红火场面。
武顺岩是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漷县村果农,侍弄果树已有近30年。每年8月中上旬,都是老武果园里最红火热闹的时候,满树黄澄澄的水果十分打眼,果园里里外外停满了前来买桃的车辆。老武园子里种的30亩桃,半个月左右就能销售一空,单个桃子售价10元,总收入可达60万元。
什么桃子身价不菲,又如此畅销?
“远看像杏,近看像梨,一吃才感觉到是正宗的鲜桃味道。”用武顺岩的话说,这种有着杏的颜色、梨的个头的水果,名字叫金硕黄桃,是他用近10年时间,从曾被“淘汰”的老桃品种里“挖”出来的。
早些年,京郊曾流行种黄桃,可由于黄桃对土壤、肥料及技术等方面比较“挑剔”,种出的黄桃不仅个头小,歪果、裂果率也高,效益上不去。后来,随着鲜桃新品种不断引进和丰富,黄桃渐渐成为被桃农遗忘的角落,濒临灭绝。老武记得,只在师傅家的小院里还留有两棵。“这两棵黄桃树很早就被师傅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从一个老农户那买来了,他一直觉得这两棵树买得有点不值,桃树叶子稀稀拉拉,树干瘦弱不堪,也没怎么结出像样的桃子。”武顺岩说,桃树本身不太耐病虫害,房前屋后的桃树就更不行了,可这两棵黄桃树却让他们几个小徒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欢乐和难忘的记忆。直到10多年前,师傅家老宅子占地搬迁,院子里种着的果树面临被砍,老武看到这两棵黄桃树一时感慨万千,突发奇想剪下老黄桃树的嫩枝条,嫁接到了自家果园里。
可是,黄桃树嫁接到老武的果园里,长的并不好,甚至还不如从前的桃子好吃。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情急之下,武顺岩找到了市土肥站技术人员。经过半个月的土样检测,才找到了这块地的“病根”:土壤碱性太大,缺乏大量氮、磷、钾主要元素及铁、锌、硼等微量元素。为此,技术人员为他家的果园量身订制了盐碱地改良措施,通过施用有机肥,每年每亩投入2吨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为黄桃配置专用配方肥,缺什么补什么。经过不断平衡施肥调理,老武的梦想得以实现。他们通过配方施肥、双面打蜡套袋和科学的水肥一体技术,不仅种出了个儿大、形儿正的黄桃,也改善了黄桃的口味儿,提升了品质。今年,老武果园里的金硕黄桃亩产达到1300公斤,单果重300克,含糖量达到14%左右,甜而不腻,清脆可口。
如今,师傅家老宅已变成现代化楼房,焕发出勃勃生机,唯一留下来的黄桃树重获新生,也已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用丰收延续着当地人过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