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次发布中长期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规律。十年数字显示:市民常吃的54种蔬菜均价跟着大白菜价起伏。
19日,本市首次发布了主要农产品中长期价格变化报告,分析比较了2004年至2013年这十年来,土豆白菜、鱼肉禽蛋等各个厨房主角的身价涨跌。透过这十年的“大数据”,记者发现了许多“没想到”:“过气”大白菜居然仍是蔬菜均价定海针;貌不惊人的土豆竟是北京人餐桌上的第一大菜;肉价涨得原来没有菜价快。
此次发布的分析报告,数据都是市农业局信息中心每天从全市数十家大型农贸批发市场采集来的,十几年来日日不断。“如果只是短期的菜价变化,那用不着统计,过日子的人都有切身感触;然而一旦视线拉长到十年,就得靠数据说话了。”市农业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肖金科说。
“没想到”之一
大白菜稳价“定力”还在
家住广安门内的“80后”年轻妈妈周女士,清楚地记得2010年的初春,大白菜价有过一阵猛然蹿高。“1块多钱一斤,都超过黄瓜啦。”一连串的疑问随之而来:是不是别的菜一多,大白菜的供应减少,奇货可居了?难道白菜也成了拉高整体菜价的因素之一?
事实出乎周女士的意料。翻开菜价统计表,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本市大白菜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0.81元,且从2004年到2009年一直很平稳,进入2010年后才开始有了较大波动,但尽管如此,自始至终大白菜价都比批发市场上54种主要蔬菜的均价低,十年来平均竟要低出62.8%。
市农业局信息中心调查人员还发现,在价格曲线上,代表54种主要蔬菜平均价的虚线,始终处在代表大白菜价格的实线之上,且随之较为规律地上下浮动。这意味着,虽然随着五花八门的菜品日渐丰富,大白菜走下神坛,但“定海神针”的作用仍在,依旧是本市的镇价菜。
“这也很好理解,北京人爱吃大白菜,大白菜价格又低,自然就成了保底的首选。”肖金科说,“别的菜再贵,我可以不吃,不吃的人多了,供需关系就变了,高价菜的上升空间自然就小了,大白菜就发挥了镇价菜的作用。”
“没想到”之二
土豆成市民餐桌第一菜
谁是市民餐桌上的第一大菜?记者曾询问部分市民。周女士认为,北京什么菜都能买到,大伙儿口味也越来越刁,今后大路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家住回龙观的铁卫国则持不同观点。他是共和国同龄人,过过苦日子,时至今日对白菜仍情有独钟。他坚持认为,白菜仍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霸主。左邻右舍也和他持相同观点。
可真正的结果是,他们都没说对。北京人这十年来吃得最多的竟然是土豆。
根据统计,2004年到2013年,北京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TOP10(前十)榜上,头一名的确是土豆,十年来总上市量达609.01万吨,占本市批发市场上54种主要蔬菜上市总和的7.89%,比第二名大白菜竟多出了80多万吨。
之后的排名依次是洋白菜、葱头、葱、黄瓜、番茄、冬瓜、蒜和胡萝卜。
“没想到”之三
“火箭蛋”跑不过“大姜军”
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价格整体走低,平均价同比下降了10%,然而猪肉价却在5月份出现异常上涨,让人不由得联想起2010年到2011年间,猪肉上演的从每公斤12元蹿升到24元的疯狂大戏。在什刹海居民刘跃然看来,这佐证了她一直以来的印象:肉价始终涨得比菜价快。然而,事实不尽然。前十年,“火箭蛋”率领的肉禽蛋鱼类方阵,在价格涨速的赛场上,被“大姜军”领衔的蔬菜方阵甩开老远。
从2002年到2010年,本市蔬菜价格持续上行,年均升幅达11.7%。而猪肉价十年来年均增长率只有5.3%,鸡蛋则为4.3%,鲤鱼增长率最低,只有1.5%。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提醒,这些价格变化,可供各区县农业部门及农民们参考,但要想准确把握市场还要综合考虑当下的市场供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