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最严农残标准”该怎样落地


时间:2014-08-20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被称为史上最严农药残留标准”的实施,使得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在落实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安全机构,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高毒农药生产和使用监管,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

  8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农药残留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开始实施。作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惟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相比2012年的标准,增加了1357项限量指标。

  “新标准的实施使得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角度来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巡视员陈友权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品种大约为350个,而新标准为387种农药制定了限量标准,基本覆盖了常用农药品种。

  新标准为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法定技术依据。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叶志华说,“新标准在制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只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就能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标,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标准已有,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安全机构,加强全程监管。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说,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但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越往基层力量越弱。去年,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对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改革、责任落实等提出了统一要求。目前,全国所有的省级农业厅局、60%以上的地市、近一半的区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马爱国说,今后要以主产区、优势产区、农业大县为重点,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强化全程监管,尤其要加大市场抽检抽查力度、规范农药企业经营行为、依法严格惩处农药违法。

  其次,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我国农药使用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不少农民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不清楚,不知道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加之农民施药器械和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较低,导致加量使用情况发生。为此,要大力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并鼓励农药经营企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规范代理经销商的行为,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用建议。

  再次,加强高毒农药生产和使用监管。各国对高毒农药的限制和监管都是重点,我国近年来先后禁止淘汰了33种高毒农药。目前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0%减少到了不足2%,72%以上的农药是低毒产品。

  陈友权介绍,农业部鼓励农药生产企业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产品。今年农业部在河北、浙江、江西等5省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确定了一批示范县和定点门店,实行高毒农药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探索建立高毒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


来源:经济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