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品农家美味、观乡村美景、享农家生活”的体验式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休闲方式,延边州始终坚持有序开发、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把发展特色农场与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巧打绿色、生态、民俗和人文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特色牌”,将“乡野情趣”真正转化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扣的大棚蔬菜不赚钱,现在人们都讲究体验,那我们就让他们亲自来摘果子吃!”这是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打造草莓“采摘节”品牌之初最简单的发展思维,殊不知,这么做,倒是使其成为延边州发展休闲农场的一个典型范例。
2005年,靠着政府补贴,河西村建了15个蔬菜大棚,以卖季节性蔬菜为主,可每年算下来,收入二三十万元,去掉成本赚不到钱,这样的集体经济发展路走了5年。
5年里,通过参加农业部门培训,加上收看电视上关于发展新型农业的报道,河西村委会提出了“乡村体验”这个发展理念,在原有蔬菜产业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土层厚、肥沃、排水好的特级土壤条件,从2010年起新建大棚引进优质草莓产业,让人们走进种植区,体验亲自采摘果实的新鲜感。
到2012年秋天,河西村建成了占地面积12公顷94栋大棚的采摘园和4300平方米的“凉水有机农业观光园”。其中,25个草莓大棚里有10个是冬季草莓温室(供冬季采摘),剩余的可夏季采摘,每年春节到10月都可以采到新鲜的草莓;观光园内有50多种蔬菜水果,游客来了后可以先看先尝,觉得哪个好吃再去采摘园里采食。
去年7月20日至10月15日,河西村举办了第一届草莓“采摘节”,接待游客2000多人,同时带动了剩余69个蔬菜大棚产品对周边市场需求的供应,河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真正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向休闲农场致富路迈进的还有延边黑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具东虎。12日下午,沿着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供电所旁的土路向南山坡弯弯曲曲走了3里多地,映入眼帘的是结着一串串黑嘟嘟果粒的大片果苗。
具东虎随手摘了一片果叶递过来:“尝尝,这个可以消炎。”慢慢咀嚼……的确有种类似杏仁的苦味儿,这就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无同类种植的产业——黑果腺肋花楸(简称“黑果”)产业。
曾经做进出口贸易的具东虎听朋友提起过,朝鲜境内的黑果产业发展较好,而且还有药用价值。2009年,他投资50万元包下了水南村东南侧的5公顷荒山,从朝鲜引进果苗两万株,接下来的5年里,他用“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到现在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形成了1个总厂、3个分厂、共120公顷的黑果种植基地,果苗100多万株,年产10多吨,纯收入能达50万元。
“一开始只知道卖果实,其实黑果全身都是宝,它的整体营养价值要高出蓝莓9倍,而且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具东虎做过这方面的考察:黑果本身可以发酵成酒;其提炼出的花青素可以勾兑成果汁;叶子性苦,有消炎止血的作用,可以炒茶;还可以养蜜蜂产黑果蜂蜜。目前,第一个项目技术已经成熟,第二个在研发中,剩下的深加工他也列入了自己的产业规划,他说:这要一步一步来。
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农家乐休闲农场,这早在具东虎的规划内,现在他配套养殖了1000多只林下鸡,500多只鹅,一方面为黑果种植提供有机肥,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农家乐旅游提供了食材。
“到时候把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果树,养鱼池我们也在挖,躺在树下钓着鱼,让游客真正体验惬意的田园生活。”具东虎介绍,明年,他争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公顷,等到9月黑果成熟,举办一个全省的黑果采摘节,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黑果这样一个好东西。
据了解,延边州现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45个,其中,国家级休闲旅游农业五星级企业3个,四星级2个;省级休闲旅游农业五星级示范企业6个,三星级5个,二星级2个。从业人员4894人,年接待游客65.5万人,年营业收入2.2亿元。
现在,延边州把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当作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供最基本条件,积极引导农业旅游形式向特色民俗型、农业观光型、边境风貌型、景区带动型、特色农家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