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记者从重庆市长寿区农委获悉,短短5年时间,该区葡萄种植面积从2000多亩增至4500亩,品种从不足10个扩展至40多个,销售方式从散卖裸卖变为“精美包装、创牌营销”,产值也突破亿元大关。
长寿区农委特色产业站副站长李吉熙介绍,之所以出现这样喜人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引进了业主,通过成片栽植实现了规模化,并由此带动了科技化。过去,葡萄种植大多“望天吃饭”,自然环境成为决定葡萄品质的关键因素。现在葡萄种植大都安装了大棚,有天网地膜覆盖,配备了杀虫灯、驱鸟剂、滴管喷灌设施,这些科技手段,成为葡萄种植抵抗极端天气,防御病虫害的重要力量。
二是丰富了品种,实现了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据悉,5年前,长寿葡萄品种仅本地葡萄、巨峰、无核、马奶提等6、7个常规品种。而今,长寿已新增水晶、玫瑰香、蓝色妖姬、大紫葡萄王、金手指、夏黑等30多个新品种,一些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已发展出早熟、中熟、晚熟葡萄,实现反季节上市,经济效益比常规葡萄高出很多。
三是“擦亮”品牌。长寿区商务局副局长余云清介绍,重视品牌经营成为该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该区已有近10家葡萄种植企业注册了商标。此外,相比以往沿街叫卖,散卖裸卖的传统模式,现在的葡萄销售更重视精美包装和农超对接。葡萄上市期间,永辉、华润、新世纪等大中型超市每天销售约2.5万公斤本地葡萄。一些精美包装、品种优良的葡萄则进入超市的“精品水果区”,卖出更高的价钱。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争取早日让本地葡萄走出去,为农户赚取更多的利润。”李吉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