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兴平市汤坊镇现代粮食基地里,农民赵权权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我们遭遇了长达72天无降水的极端天气,今年7月又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历史最少降雨量,可现代粮食基地里的庄稼却没受多少影响,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办帮咱平田整地,打井修路,不仅节省了水、电、劳动力,还增产不少。”
在咸阳市,不仅仅是兴平市汤坊镇南安谷、上新庄、王堡等20个行政村的农民受益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基地项目,武功县武功镇还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3万多亩,成为全省整镇连片推进粮食基地建设的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近三年来,咸阳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达61699.85万元,比前一个3年增长了203.6%,32.8万亩的中低产田通过治理,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按当年项目统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76万公斤,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10660万元,为确保咸阳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咸阳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农业综合开发在咸阳市立项实施24年(1990年-2014年)以来,已累计开发治理土地245.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6.4万亩,对120个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扶持,累计有322.67万群众从中受益。
赵权权的生活因土地得到治理变得富裕,泾阳县的不少葡萄种植户,则“借光”标准化酿酒葡萄示范扩建项目扩大了种植基地,生活变得“不差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每年都要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投资参股、贷款贴息、有无偿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扶持。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立足区域资源的扶持特点,形成了一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开发新格局。三年来,咸阳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还积极扶持实施了68个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流通设施建设和产业龙头项目,实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6.44万亩,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幅高出了咸阳市平均水平。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