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贵阳 绵绵的情
——贵州之行话感受

黄果树瀑布
人的一生当中,除了出生、成长的地方,大概能到的地方实在不多。而往往第一次去的地方却又是感受最多的。对我而言,贵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16日至21日,我有生40多年来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那片神奇土地和民族。
儿时,贵州是一个远古的传说,那里有一个神秘的“夜郎国”。少时,贵州是一个封闭的蛮夷之地,那里有一个传说中的“黔之驴”。从军后,知道了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那里有一个著名的“遵义会议”。现如今,贵州是中国西部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但却是中国生态环境保存相对完好的一片圣土,因而那里就有了一个“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我的贵州之行就是与环保相关。下面我们一起开启贵州之旅。
贵人出门多风雨,安全就好!
7月16日上午11点50分,飞机由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起飞,预计下午15时05分抵达贵阳龙洞堡机场。安检、登机、起飞,一切准时的无可挑剔。登机时的喧嚣、送餐时的客套、飞行中的寂静、万米高空下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美丽。14时30分广播声唤醒了半睡半醒的人们。
“各位乘客,飞机30分钟后将降落贵阳龙洞堡机场,请收起桌椅板,系好安全带!”
伸懒腰、摘耳机、整理物品,也调整情绪。
飞机下降,钻入云中,舱内迅速变暗,舷窗外只能看到机翼和掠过的云雾,飞机开始颠波。
40分钟过去了,飞机还在飞!而且已经冲出了云雾,重新见到了高空的白云。机舱内广播再次响起:“各位乘客,由于贵阳上空有较强雷雨,飞机30分钟后将降落四川双流机场,对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瀑布(西游记)
爽爽的贵阳 绵绵的情
西南三省云贵川,说明三省距离不远。可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辗转三省是何其的艰难。而我们的飞机从双流起飞到贵阳却仅用了一个小时。此时贵阳城里依然是积水横流,雨水淅沥。与北京的闷湿天气比起来真是舒服多了,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爽”。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15℃左右,即使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保持在22℃~25℃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由于地形特点容易凝云聚雨,所以贵州雨水丰富,也就造就了以“黄果树”为代表的大大小小无数的瀑布。由于降雨多是在夜间进行,所以白天空气清新、凉爽。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因此贵阳人提出了“爽爽的贵阳”,以图打造一张能代表贵州的名片。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叫:立足贵阳、着眼贵州、面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宜居、宜游、宜业、宜投资”,“吃得更爽、游得更爽、住得更爽、购得更爽、玩得更爽。”
到贵州的第二天,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同行——贵州省环保厅宣教中心的美女主任就冒雨来看我们,而且非要请我们吃一吃贵阳的特色。由于环保厅的会议开的时间较长,她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吃过晚餐。强力推辞仍然拗不过她,只好随她一起吃夜宵。由于是饱客我们自然就把精力放在了聊天上。她告诉我们,为了筹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已经忙碌了三个多月,生态文明贵州先行,这是中央对贵州发展的总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环境保护第三方责任,尤其要在赤水河一线首先试行,明天一早她还要陪同厅长到下面县市摸排情况写出方案。看着她忙碌的样子,我们真的不忍心耽误她更多的时间。她却说老朋友第一次来贵州理应多陪陪。贵州民族文化丰富,人文环境较好。这绵绵的不舍浸透着情谊,也表达着歉意。
与这种沉重相比,遵义的会友就显得愉快、放松和张扬。我的同连搭档(当时我是指导员,他是副连长)现就职某总部机关的战友正好由北京来此休假,尽管因为大雨贵阳到遵义的铁路停运,高速部分路段出现了塌方,但依然阻挡不住我前往的热情。由于是暑假期间,儿子与我同行,我们打车从贵阳到60公里外的金阳坐快巴,那天车站的人很多,我们中午2点多买的票,到四点才排队坐上车。后来才知道因铁路阻断,去遵义的人全部压到了这里。这期间我的战友一直给我打着电话,了解着我的行踪,准备着晚上的酒宴。后来才知道,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四妹在做。四妹是谁?她是我战友的漂亮夫人,她是地道的遵义人,因在家排行在四,大家都习惯地叫她四妹。受贵州山水生态的滋润,她皮肤光鲜细腻,时尚漂亮,多年的江湖打拚使她具有一种脱俗的气质。她为我们预定了遵义宾馆并付了住宿费用。儿子一见到这良好的环境和舒适房间,直劝我在遵义多住几天。这小子就是个享受型的,从小坐飞机、住宾馆,那知道我们那时候挤绿皮的闷热的火车,住四人一间的旅馆,那都是人肉味的。看来今后还得要让他多吃些苦才行。
老战友异地相见多兴奋哪!所以我没有一点儿的生疏感,倒像是回家一样。开怀畅饮,喝他家珍藏多年的茅台。儿子也是第一次喝白酒,这小子比我强多了,第一次喝就是国酒茅台,而我当时仅是几块钱老白干。晚上我们喝的有点多,走在大街上大声地说着话,用手机拍着照片发到战友微信圈中,许多战友发来语音调侃着,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八。这是近期最释放压力的一次。
机舱内骚动起来,而我却静静地听着广播,意识和遐想在飞速地转动着,但有一个信念是最强烈的,那就是:安全就好! 安全就好!
“贵人出门多风雨。”这是朋友的玩笑也是我的自嘲。飞机在四川双流机场停留了近3个小时,不准下机,但可以开机,开的是手机。通过微信与北京、贵阳、四川的家人、朋友、战友进行了交流才知道,我们起飞后北京也遭遇了雷暴天气,下起了猛烈的冰雹,个别路段积水并淹没了车辆。贵州的朋友说贵州连日来接连暴雨,黔东南等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雨,出现了河水暴涨、山体滑坡、农田被淹没、民房被冲毁等情况。还是四川双流的战友热情,强力要求我下飞机晚上喝酒。多亏我在飞机上,不然非得让那些家伙挟持了不可。
历史与现实共醉一城
说起遵义,就不得不提“遵义会议”。它不仅确立了毛泽东军事领导的地位,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我是党建专业的研究生,对党史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所以到遵义瞻仰一下会议遗址是我的一个宿愿。
在我的想像中,遵义是一座石板小巷的小城。但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青青的山和流动的水使这座城市有了生命和灵气。早上我一个人走出宾馆来到河边,没有大城市上班族那种夸张的匆忙,没有繁华都市里那种世俗的喧嚣,更没有路边车站早点摊散发出的烟熏火燎。只见一个鲜蔬小贩在桥头等待过往行人的询问。此情此景正是:西南腹地红军城,水天一色于无声。人行山映灵气在,魂入草木无形中。我陶醉在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中。
“遵义会议”是党史上重要的内容。上午我们来到“遵义会议”遗址,在许馆长的引领下,我仔细瞻仰了遗址里摆放的文物,简易的床板、临时的作战室、会议室,还有玻璃柜里的文书和墙上的标语等等。这使我陷入了沉思,想像着当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遗址的二楼,一个不到20平米的房间映入眼帘,只见中间横亘着一张脱了色的长方形木桌子,桌子周围摆放着20把简陋的木椅子。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当年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场,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墙上贴着当年开会的20个人的照片。会议没有摆放桌签,谁先来谁先坐,不以中间、两边排位论职务,谁都可以发表意见,谁都可以随便吸烟。当时国民党的先头追兵就在40公里外。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形势、这样一个氛围,中国共产党人竟然开出一个使中国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会议,这座城市也因此而闻名于中外。望着眼前的情景,遥想当年的紧迫,不由的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在遵义古城的小巷里,到处飘散着酒香,随处可见各式的酒品。这里也传颂着许多酒与红军的故事。据说当年红军长途跋涉,激战连连,有的战士伤口恶化,有的战士脚上起了血泡出现溃烂,由于缺少药品,当地百姓就用酒为战士们消炎治病。其实,贵州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以茅台为代表的贵州酒系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我在贵州的这几天里,贵州省副省长就带领贵州46家白酒企业在北京开展品牌推介。包括了贵州茅台、习酒公司、贵州国台酒业、董酒、金沙窖、鸭溪窖、珍酒等知名企业,与来自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约300家经销商进行品牌推介签约合同金额达到106.4亿元。卖酒不是我所关心的,我感兴趣的是一些酒企业的公益行动。如,习酒集团9年来捐赠了6400万,让全国8000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这才是酒香醉人的最好的体现。“夜郎自大”与“黄果树瀑布”
关于夜郎国的故事,源自于司马迁的《史记》:“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与我孰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派遣使者到达云南的滇国。滇王问汉使,“汉朝与我谁大呀?”后来汉使又途经夜郎国,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汉朝与我谁大呀?”后来便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
夜郎国就在贵州之地。由于当时道路闭塞、交流不畅,夜郎国的国君真的不知道“汉朝和夜郎国谁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当时西南诸国中夜郎国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史记》中也记载说:“西南夷君长国以什数,夜郎最大”。其实,夜郎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夜郎是“西南夷”中最大的君长国,这里是中国稻作、夜郎古国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那么,从今以后我们是不是改变一下对“夜郎”的看法呢?
说完夜郎,我们说一下黄果树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是亚洲第一大瀑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18个大小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家族”,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300年前徐霞客在《黔游日记》中写到:揭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我站在瀑布的远处感受她的声音、体会她的温度。适逢天空下着小雨,我也说不清楚是谁泽被了我的头发,是谁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凝视着她仿佛回到了布依族那个古老的传说:才开天辟地时,这一带灌水滔天,高耸入云的布依族祖先为了排水,驾驭着与山一般高大的水牯牛,把大地犁了许多沟谷,当犁到这里时,公牛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停了一上,布依族祖先就生气地抽了它一鞭子,公牛惊吓的猛然一跳,犁口朝地一插,犁出了一道深口,就形成了高74米,宽81米的大瀑布。故而世居于此的面依族自古称之为“公水牛大瀑布”。这似乎比以黄果树命名的大瀑布更人性化、更有生命力。
黄果树大瀑布是亚洲第一大瀑布,世界第三大瀑布。排在她前面的是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和位于非洲津巴布韦、赞比亚边界的维多利亚瀑布。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位置,与我们国家在世界的位置有着惊人的一致。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干扰中国复兴的进程。战略东移、亚洲再平衡,已经是明刀明枪。在东海、南海问题上一些周边国家狐假虎威,捣乱之心昭然若揭。中国已经不是120年前甲午海战的形势,更不是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局面,我们不必回避亚洲老大的身份和实力,也不用回避赶超世界老大美国的决心和信心,既然人家已经把你当做了敌人和对手,我们就要敢于亮剑,这是迟早的事。目前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毕竟还不是强国,老二的角色是不好当的,欧盟如何?日本如何?谁当老二美国就折腾谁,目前的中国就是这样。我们不能只作经济的巨人,更要做文化的强者,没有文化软实力,民族怎能复兴、梦怎能实现呢。我们已经让西方文化浸透了30多年,而且现在还在继续着,我们觉醒了吗?我们的文化信仰在哪里?文化强则民族强,民族强梦才能现实。 民族与“原生态文化”
在贵州17.6万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有多达49个民族的成份,除了汉族外,分布着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瑶、毛南等13个民族。历史上的贵州由于山隔水阻,交通不便,许多民族和支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故而保留、沿袭了较为纯粹的民族传统、习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文化”。
“原生态文化”具有自然生态性,是融民族的乡土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习为一体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这些年我们经常会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看到或听到原生态的服饰和歌曲,贵州是一个主要的来源。在贵州异彩纷呈的民众文化中,民间歌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贵州的几天里,当地朋友告诉我,少数民族的村寨一般都有德高望重的歌师,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六七岁就开始学歌练舞,会唱歌跳舞被看做恋爱择偶和交际联谊的重要条件。据说。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每逢节日或街期,三五成群相约于空旷田野对调唱歌。彼此倾诉爱情和询问家世,这种活动称为“赶表”(布依语叫“杨兜杨哨”)。“赴表”的场地必须向阳,男、女间隔二、三米,无论年龄大小,一定要互称“哥”和“姐”,不准说下流话,更不准动手动脚,黄昏前必须别离.有互相看中者,必须通过第三者(嫂嫂或姐姐)出面介绍后,才能单独对唱和互赠信物,通常是男方用银手镯,女方用亲手绣制的花鞋或腰带互换,然后各自禀明父母,由男方请媒提亲。这种文化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
反观我们的现代都市,少男少女早已经没有了这种“耐心”,着急的都不想静静地喝一上碗苞米馇子粥,直接就奔向了“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西方好的文化没有学到多少,丑的东西全盘接受,什么什么的“自由”、什么什么的“小三”、什么什么的“情人”、什么什么的“金钱”。尤其是一些贪官污吏无一不与此有关系,带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加之我们忽视了民族文化的教育,导致了信仰的缺失,以至于一些“邪教”趁虚而入,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应该反思并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要像少数民族从小学歌舞一样,从“四书五经”抓起。面对着外来文化的侵蚀,国人道德的下降,急呀!
生态贵州,保住!保重!
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到贵州是中国生态相对完好的地区,但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有人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但是现在国家明确的精神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尽管贵州发展滞后,但那里的人民幸福指数却远远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为何?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不“先天下之忧而忧”,也不“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自然为伴,与现实共生,我就是我,依然传承着“夜郎文化”,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当地人玩笑地说:贵州的牛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医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为此我们要感谢贵州人民,给我们依然保存着这样一片纯洁的土地。
当然,贵州要发展,贵州人民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而我们那些借助贵州生态发达起来的地区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吗?生态补偿提了若干年了,落实了吗?“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贵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颁布最广、发育最复杂、类型最齐全的喀斯特山地王国。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就是融峰林、峰丛、峡谷、溶洞、竖丼、天坑、瀑布、石林等为一体的地形地貌。所以这里是天然的地质公园、天然的生态博物馆。适宜的气候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向往之地。这里雨水充沛,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浓密的森林和密布的河流成为长江、珠江的生态屏障。在贵州有多少山峰谁也说不清楚,“天下山峰可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贵州保住,贵州保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