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及时井”送上“救命水”


时间:2014-08-1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近日,在河南省方城县清河乡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农民抗旱保秋的场面,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的抗旱图。

  “现在正是争取产量的关键时期,要抓紧时间抗旱。”该乡榆林坪村农民刘恩珍说。刘恩珍和家人带着水泵、水管,来到新挖成的机井边,下水泵,铺管子,经过一阵忙活,一按开关,清凉的井水开始流进农田。

  “这是乡政府给俺打的‘及时井’,要不然今年的秋庄稼早就绝收了。”刘恩珍说。刘恩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今年种了20亩玉米,正常年景一亩能打千把斤。可今年天旱浇水次数多,估计一亩玉米的成本增加了200多元。

  随行的该乡农业中心主任刘成福介绍,“三夏”以来,清河乡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少95%,全乡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秋作物受旱面积达7万亩。

  “由于旱情太严重,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乡里组织干部群众利用一切水源抗大旱,不等不靠,能浇多少是多少。”刘成福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该乡正在向严重干旱村再配套些水利设备,同时提供各项技术服务,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我们村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形,水库干了,现在水位下降,井里水不够抽,我们日夜守在井边,井里水抽干了就停,有了就抽,能浇一亩是一亩,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旱死。”望着枯黄的玉米地,该乡尚营村支部书记段存愁眉不展。

  与尚营村的玉米苗不同,司龙庄村的玉米苗已经长到1米多高,玉米相继抽穗,长出了玉米棒。

  原来,今年6月,为了战“旱魔”,司龙庄村采取紧急措施对7眼老井维修、清洗,每天村民轮流浇地,有效缓解燃眉之急。

  “真是没想到,老井水成了‘救命水’,俺家的5亩多玉米就保住了!”看着即将丰收的玉米,该村农民牛凡笑得合不拢嘴。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