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四川横县:带着“尺子”种花


时间:2014-08-12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花农在采摘茉莉花。

 

 

杨波 杨芸 文/图

盛夏,正值茉莉花采摘旺季,四川省横县校椅镇万顷花田里茉莉飘香。

7月14日上午11时,石井村花农韦东喜来到自家田间,麻利地摘下一朵朵白色蓓蕾,细心收进胸前的小布袋中。

放眼望去,花田里大部分植株高度相当、枝叶繁茂,只有一小片花田短了一茬,枝头光秃秃的。“这儿的茉莉花至少种植了30年以上,不少植株面临品种老化。因此我们每年选取一部分老化花田,采取剪茎方式进行低产改良,到第二年它们就能重新焕发青春,生产出符合企业标准的高质量茉莉花。”

18时前,当日采摘的鲜花运抵当地各大花茶生产车间。21时左右,花朵绽放,花香最盛,堆置在花朵四周的茶叶将最大限度地汲取茉莉芬芳。

400多年的种植历史,30多年的快速发展,让横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茉莉花与茉莉花茶加工生产基地。目前,该县种植茉莉花10万亩,年产鲜花8万吨;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世界的60%以上。

“在横县,花农们都带着一把‘尺子’在种花。”韦东喜说,这把“尺子”就是该县针对茉莉花制定的2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西地方标准和2项生产技术规程。自2006年横县茉莉花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该县在8年间陆续凭借横县大头菜、南山白毛茶、横县茉莉花茶等4个产品相继获得“地标”保护,拥有跻身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位居全区各县份之首。

去年12月,横县开始筹建广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成后,核心示范区面积将达2.73万亩,实现“地标”产品专用标志规范使用率达5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

走进南乡镇陈塘村,空气里充溢着大头菜的咸香气味。村支书徐华朝透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横县大头菜,尤其是南乡镇大头菜就已驰名粤港澳地区,上世纪60年代还在巴拿马国际农副产品展览中获得银奖。“以产品知名度、地理、人文、历史特征为标准,大力推进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申报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靖华说。

生产出一袋合格的茉莉花茶,要经过10道工序;可口的大头菜背后,也需要经过10个严谨的步骤。为使“地标”产品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增值,横县对每一个“地标”产品都制定标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执行。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