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就是成茧,80天前还只是个小蛾卵呢。”6月29日,记者来到卢龙县燕河营镇李各庄村养蚕户高连恩家,夫妻俩正忙着将成茧从橡树叶中剥离出来,米色外衣包裹下的茧硬硬的,个头有3公分左右,高连恩一边干活儿,一边和记者说着他们养殖山蚕的历程。
老家在辽宁省营口市的高连恩夫妇,养蚕已有30个年头,由于辽宁地区近些年出现了一种寄生蝇,直接危害到了蚕宝宝的生长。在春季,被寄生蝇定居下来的蚕宝宝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如果靠喷洒农药灭蝇,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山蚕中毒,直接影响蚕茧的品质,寄生蝇成为了高连恩夫妇这样养蚕户的心头病。
“我一个凤城科研所的朋友,到我们老家那里买蚕种,知道寄生蝇事情后,他就向我推荐了河北地区的卢龙县,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寄生蝇无法生存,很适合养蚕。”高连恩介绍说,“我们看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李各庄,这里非常适宜养殖山蚕。”
自2013年起,很多像高连恩夫妇这样的养蚕人都选择来到了李各庄村,这里林木繁茂,特别是成片的原生态橡树林,叶片饱满,是山蚕的最佳营养品。今年,又吸引了来自辽宁丹东、营口等地的7家养蚕户到此处放蚕。
高连恩老伴儿介绍说,土质壮叶片就大,水分也足,蚕吃了长得就快。他们夫妇从4月20日来到李各庄村,今年带来了12斤蛾卵,通过观察橡树叶的变化,逐渐给蛾卵加温,等到天气变暖,叶片完全打开后,将发育出来的毛毛虫放到橡树林中,经过起青——休眠——蜕皮——做茧等几个步骤,共计80余天,小小的毛毛虫就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成为了成茧。
“蚕茧用途可多了,可以做成缫丝,里面的蚕蛹可以食用,还可以提炼化学元素。1斤蛾卵成本600元到650元,每斤蛾卵可以出5.5万只蚕,平均可以做成1万个茧子,每个茧卖4角钱,去掉山场租金、人工费和蛾卵成本,今年预计能赚6万多元。”高连恩和记者介绍着山蚕的用途,计算着这一趟河北行的收入情况。
来源:新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