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抗旱减灾 眼光要超前


时间:2014-08-08  来源:国经济导报 点击:

近期,迅速蔓延的旱情令人心焦。眼下正值秋粮生长关键期,有序有效抗旱减灾,显得紧迫而重要。

  整体上看,有两个短板不容忽视:农业现代化仍是“新四化”的短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是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就后者而言,我国不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水旱灾害能力不强,中低产田数量较多,“靠天吃饭”没有根本改观。这既是农业发展的短板所在,也是粮食增产的瓶颈制约。

  汛来汹涌,旱袭无声。与洪涝相比,干旱起初总是不那么起眼,大家也总盼着几场透雨就能使旱情得纾。但现实往往是骄阳连月,一俟地裂人渴,旱情早已演变成灾,穿过腠里肌肤,直指肠胃骨髓。

  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旱减灾,应当多下“平常功”、“诗外功”。因此,水利部门负责人在谈及这方面工作时,说了两句颇耐寻味的话:一句重在“超前思维”——“将工作着力点由灾后抢护变为灾前预防,由被动抗御变为主动防控”;另一句重在“积功素常”——“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时机,为抗旱供水打下坚实基础”。

  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解决了2007万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挽回粮食损失3993万吨。此刻,干旱还在蔓延,灾情仍在发展,今后一段时日,抗旱减灾仍时刻不能松懈。

  其一,应当做到“两只手发力”。抗旱保用水、保障水安全、谱好节水曲、治理水污染,处处离不开市场和政府“两手协力”。水是公共产品,水治理是政府的职责,但与此同时,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包打天下”。要分清政府该干什么,哪些事情则可以依靠市场机制,使水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两手发力”,既是顶层设计,又接田间地头。在许多粮食主产区,一些大江大河“眼皮底下”的水利设施,往往基础不错,却总权属不清,进而年久失修,以至废弃不用。守着江河水,无法灌秧苗,着实可惜。

  其二,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加强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是保障抗旱地区用水的必要条件。除了外力,抗旱减灾也要讲求“内生性动力”。这其中,节水是关键。

  坦率地讲,当前我国的用水方式还比较粗放,“跑冒滴漏”时有发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大水漫灌”仍不鲜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远低于0.7~0.8的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今后的节水,要注重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的全过程治理,对节水优先方针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旱涝并袭,体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尽均衡;缺水喊渴,体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空间配置的有欠科学。以国情看,洪涝与干旱今后或将时常出现,对水利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纵横坐标,大家应当心中有数。

 


来源:国经济导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