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时间:2012-06-30  来源:中国城市旅游杂志 点击: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自称为“敏”的黑衣壮族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他们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以独特的民风民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族小姐们

最近我有幸走近白云山中的黑衣壮,感受到了黑衣壮族人的别样风情。在我下榻的宾馆前台便有“黑衣壮族风情园”的广告宣传资料,我电话过去,对方热情回应。既然是“风情园”必定类似公园,我想当然地这样认为。于是我简单收拾一下行李,稍事休息后,我就坐车奔赴黑衣壮风情园。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美丽的家乡

风情园名叫“吞力屯”,应该是壮语的音译。到了风情园,我看到岩石垒成的长墙,中间有一个园拱的门,穿过石拱门,吞力屯便在眼前了。原来想象中的“黑衣壮风情园”也就是一个黑衣壮民聚居的自然村。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的男人

以黑为美的神奇部落黑衣壮传统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和佩饰。据那坡县长期研究黑衣壮的学者介绍:黑衣壮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民族的标记,首先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其次,黑衣壮由来的传说也决定了黑衣壮服饰的形成和延续。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族人家

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主要的原因是“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深入人心。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有机地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在屯口,我发现有不少黑衣壮族姑娘们在迎接来访的各地游人,一袭的家织布黑衣。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女人

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那坡风光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人在跳舞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示驱鬼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广西百色 探秘以黑为美的黑衣壮

黑衣壮美丽的家乡

说到“黑衣壮”为何以黑为美,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传说:古时有外族入侵族群,“黑衣壮”奋起抵抗,但由于势单力薄,节节败退,眼见就有灭族之灾。当晚,首领侬老发梦见祖宗拿着一束蓝靛草对他说:“它能帮助你们。”侬老发一点即悟,当即传令下去:全族人用蓝靛把衣服染成黑色!是夜,全身皆黑的族人在黑夜掩护下奇袭敌军,把敌人杀了个落花流水。胜利保卫家园的族人一致决定:世世代代都着这带来吉祥的黑衣。


来源:中国城市旅游杂志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