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阿坝黑水讯(通讯员 王继刚 史雨)一直阴雨绵绵的黑水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雨后的天空蓝得那么的纯洁,蓝天上的白云像一层层薄薄的细沙,东一片西一片的把天空点缀的格外美丽;站在村桥头放眼望去,一座座藏式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屋顶随风飘扬,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一条瀑布从山巅上飞泄而下……这里便是被人们称之为冰山下的休闲部落——谷汝村。
4月28日,笔者来到黑水县芦花镇谷汝村,桥头一座藏式门楼上用藏文和汉文书写着“谷汝村”三个大字。一道索桥连接着省道302线与桥对面的谷汝村。依托村口卡斯达温金和大酒店围墙修建的文化墙上描绘着各种各样的藏式图案,“民俗生态旅游村—谷汝欢迎您!”就这样浸入你的心田。沿着随时清扫的干干净净的通村水泥路步行3分钟就到了村活动室,沿途可见整齐排列在公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和指示牌,还有白塔、广场、停车场、步行长廊等设施。核桃挂满枝头、玉米与人竞相比高……如今的谷汝村已今非昔比,处处呈现出和谐、宁静和安详。
依托景区发展藏家乐
谷汝村,这个紧邻县城的村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全村157幢民房垮塌11座、受损146座,1人因灾死亡。
谷汝村该进行怎样的灾后重建?镇、村两级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镇、村两级根据谷汝村紧邻县城和达古冰山景区这一区位优势,提出了走旅游强村之路。提出这个发展思路以后,该村庚即结合灾后重建和建设精品旅游村的契机,对全寨民房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提升改造,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藏寨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修建了烧烤场、小型停车点、公厕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凉亭、观光长廊、石桌石椅等休闲设施及健身游乐设施。实现了道路硬化直通家门、水电通讯全面覆盖、“四改两建”高质规范。
有了好的基础设施,村民就在思考如何增加收入,于是藏家乐应运而生。最早的“我乐人家”藏家乐在地震当年即对外营业,接着吉祥河谷藏家乐、藏风情农家乐于2009年开张营业,到今年为止又增加了祈奇尕农家乐、桑吉拉家园农家乐。目前,全村藏家乐达到5家,日常接待能力达到500人左右,其中每天可接待游客住宿近百人。
“政府不但花钱修了路,而且还在村口修了花坛、白塔、观光长廊,粉刷了墙壁,栽种了绿化树木,还免费对从事‘藏家乐’的业务人员进行了旅游接待礼仪、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我家的‘藏家乐’每年都有几万元的纯收入。”吉祥河谷藏家乐老板达尔基高兴地说。
亲近自然、吃藏家饭、住藏家楼、感受原生态气息……这已经成为该县市民及外来游客周末首选。
藏家乐让藏家人乐开花
谷汝,一个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的小山村,自从有了藏家乐,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了,腰包也明显鼓起来了。
“现在谷汝村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家家户户都愿挪出几间房来搞‘家庭旅馆’,开办‘藏家乐’,从最初的唯一一家藏家乐已发展到现在成规模的5家藏家乐,村民们致富增收的信念是一天比一天足啊!”村支书仁青告诉笔者。
走进吉祥河谷藏家乐,一根高高的铁架竖立在院坝中心,顶起一盏别具风格的藏式夜灯,花园里开满了百合花,一排别致的藏式小凉亭,几位来自重庆的游客正在凉亭里感受藏家风情吃着藏家饭。“黑水谷汝,一个藏族小村庄,美轮美奂,人间仙境!”重庆的李先生感叹说。
“尽管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打造‘藏家乐’旅游村寨,但我们谷汝‘藏家乐’藏家风情始终没有改变,客人下榻后,就会及时送来热喷喷的酥油茶;无能您走进任何一家‘藏家乐’,客人既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与主人进餐聊天,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进厨房自制菜肴,我们的宗旨就是让游客在难忘的旅程回忆中感受到我们谷汝人们的热情如家庭般得温馨。”吉祥河谷藏家乐老板达尔基满脸信心的说道。“我们主要给客人准备了手抓牛羊肉、烤羊肉、各种本地野菜、野生菌类、酸菜面块、灰面馍馍、荞麦馍馍等特色菜品。”
今年4月开始,达尔基家的吉祥河谷藏家乐就接待了上千人次,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藏家乐的10个亭子座无虚席,很多客人因事先没有定好位子而悻悻而归。由于客人多,对菜品的要求高,达尔基专门从蓬溪县请来了一名厨师,同时从本村请了一名服务员。
“为了防止出现恶性竞争现象,村‘两委会’对发展藏家乐进行了规划,不能想办就办,而要根据客源需求适时增加藏家乐数量,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增加收入。”村委会主任三郎格西如是说。“对没有发展藏家乐的其他村民来说,我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淘汰了传统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增加了大白胡豆等高产作物及蔬菜的种植量,逐步带领全村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发展“藏家乐”,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开辟了一条致富路,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尝到了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如今,老百姓家中太阳能热水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巨大的变化让当地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谷汝“藏家乐”内涵丰富,不仅展示了黑水农村的新风貌,也展示了黑水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亲身体验藏家生活,充分了解藏家文化”。
昔日依山藏寨、今日农家齐乐。魅力谷汝风情、演绎休闲生活。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