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湖南茶陵县:谭雪亮种蘑菇年利润达400万 87户村


时间:2014-07-30  来源:株洲晚报 点击:

 “别看现在香菇这么受欢迎,过去人们可不敢吃。”42岁的谭雪亮在茶陵县思聪街道的华星村自主创业,建起80余个大棚、占地100多亩的蘑菇基地,今年预计产值将达1000万,利润可达400万元。

  【首次创业】

  20年前,好多人不敢吃蘑菇,种出蘑菇没人买

  1994年,高中毕业两年的谭雪亮在生物老师的推荐下,来到湖南农业大学下属的某研究院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3个月后,谭雪亮回到界首镇白沙村,选地址、搭棚子,培育菌种。“12月,蘑菇丰收了却便不好卖。”谭雪亮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怕蘑菇有毒,他整天为此发愁。

  三批蘑菇上市,销路一直未见好转,滞销的蘑菇只能倒掉。1996年,他放弃蘑菇种植,进入镇水泥厂工作,随后又去深圳。

  【再度创业】

  回乡重操旧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

  2005年,不满足长期在外打工的谭雪亮“意外”发现绿色、健康的蘑菇食品很受青睐,于是再次萌发回乡创业的念头。随后,谭雪亮被农业大学的一位同学聘请到郴州安仁县指导蘑菇种植。谭雪亮回忆,当时他的基本工资是5000元,另外每培育一个“菇棒子”提一毛钱。“最高时,我一个月拿到了一万元。”

  但高薪没有把谭雪亮留住。2006年7月,谭雪亮来到茶陵枣市镇,开始自己种植平菇。“平时就我跟妻子两个人,忙时再请农户帮忙打理。”第一年,除去各种开销,谭雪亮赚到了7万多,而随后的几年,他每年都能赚到10余万元。

  看到种蘑菇能赚钱,村里其他人也开始种植。2011年,谭雪亮与他人合伙筹建茶陵县食用菌协会华星示范基地,去年又成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绿之亮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去年11月,基地生产的绿之亮食用菌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商标证书。谭雪亮说,这些食用菌肉质肥厚,脆滑爽口,不仅在本地市场颇受青睐,还是长沙、广州、深圳等地农产品市场的抢手货。

  【实现双赢】

  建成示范基地,87户村民跟着发财

  2013年9月,食用菌示范基地建成投产。截至今年3月份,基地就赚到了120多万元,其中谭雪亮获利30万元。“今年气温比较好,产量比较高,如果按照去年的价钱计算,基地今年产值将达1000万,利润可达400万元。”谭雪亮预计,今年他个人可以实现100万元的纯利润。

  据谭雪亮介绍,目前,协会有87户村民加入,辐射5个乡镇,18个村庄,每年春秋蘑菇采收季,基地可实现用工60人。“到了蘑菇厂工作,一个月2000多块钱。”在食用菌基地工作的谭女士称,他们不仅可以到基地上班领工资,年终还有分红。另外,谭雪亮向农民低价提供菌种,让农户种植,然后回收产品。“一个家庭普遍种三四亩,每亩收入1.5-2万元,一年就能收入4.5-8万元。”

  “今后将逐步把香菇高棚层架栽培技术向湖口、界首、腰陂等7个乡镇的30多个村辐射,以带动更多农民生产香菇、增收致富。”现在谭雪亮正与广州、海南的两家订货商沟通,计划今年9月前在茶陵组建大型收购公司,建造大型冷冻室,解除种植户 “产品难销”的担忧,同时降低农户产品的保鲜成本。

 


来源:株洲晚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