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有机农业不光是生产者的事儿


时间:2014-07-30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山东省平邑县的蒋家庄村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租下20亩农场,种植玉米、大豆、小麦,还养了100多头牛。不用化肥农药,也不用农膜、添加剂、除草剂。三年的耕作后,逐渐实现生态平衡的农场上,粮食产量接近“吨粮田”,秸秆和田里的草成了牛儿的食粮。然而,100多头牛养成出栏时,收牛的牛贩子却并不在乎蒋高明的牛是否是“绿色”的,他更想要的是喂食了专门饲料,显得精壮的牛。“瘦肉率高一点,每头牛可以以多卖600元。”

  人工高昂、产量略低、风险更大,以生态种养为宗旨的“有机农业”在食品安全上显然比常规农业有诸多优势,在口感和风味上,也能让人吃出“小时候的味道”。然而,农产品质量的不可感知性使有机产品往往要面对“皇帝女儿也愁嫁”的市场困境:一是优质无优价,由于不使用化肥农药,有机农产品外观不如普通农产品来得“体面”,“卖不动”成为有机农产品在各大卖场面临的尴尬局面。二是弱币驱逐良币,市场上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农产品销售的行为,不仅打击了从源头开始认认真真进行有机种植的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这一公共品牌产生信任危机。

  面对日益紧绷的资源环境约束,有机农业无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道路的有效路径。然而,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机肥料的使用、大量的人工投入,需要社会给予这种生产方式共同的支持关注。

  民间自发形成的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给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消费者提前支付一年或半年的菜金,每周获得两次蔬菜配送;农场承诺承诺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消费者分担了农业生产者的风险,获得了安心的果蔬——这种基于土地的联结成为城乡结合的一种新方式。

  有机种植模式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塑造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度,对小小一张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的严格管理,意味着坚守安全种植方式的生产者可以在市场上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从而将有机农业坚持到底。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