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人戏称中国为“拆哪”,冷幽默的背后是一个接一个因非法强拆引发的悲剧。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6%的家庭在最近一拨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约有6430万家庭遭遇征地拆迁,其中大部分家庭是来自农村。
国务院颁布的最新拆迁条例已于2011年废止了行政强拆。然而,强拆行为仍没有得到根除,一些地方反而随着用地趋紧的形势,让强拆变得更加隐蔽。株连式拆迁、突击式拆迁、哄骗式拆迁……多种“柔性变身”改变不了强拆的事实。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征收常常成为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但农地被非法强征,不仅经济上造成城乡差距拉大,也激发了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大面积发生。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评论员秦富)据中国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强拆,存在矛盾的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矛盾和不公,源自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跟不上农村城市化改造的速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既有短期和长期之间的矛盾,也有个人和集体之间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农民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同样还是利益的考量。我这个企业比如说是招商引资过来的,至少是某一级机构拍了胸脯的说好的,但是在建的过程中,在征地的过程中,来了又拆不动,那怎么办,这就出现了政府参与的强拆行为。也不排除有的官员很可能是和企业有利益勾结的,那么这就更促使他和企业一起违法强拆。”
拆迁,本是城市化的必然过程,但在当下中国的一些地方,“拆迁”往往和“斗智斗勇”、“暴力”相伴相生,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有这样一起案件,在许多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相关部门伪造村民签字,取得了涧西区小所村和遇驾沟村的整村改造用地审批,“被签字”的村民中有的甚至已死亡多年。此后,涧西区又以伪造的用地审批,对部分村民的土地和房屋实施强制征迁,引发村民不满。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拆迁过程中令农民不满的矛盾主要来自:征迁过程中的政府权力失范、强占强征强拆、集体财产分配不公、官商勾结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指出:拆迁是正常,而非法强拆就是一块臭肉坏掉一锅汤。
秦富:“只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规划的调整,必然会伴随着拆迁。可能有些法律意识不强的政府或企业,急于求成,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违法的强拆。突然就去放一把火就给烧掉了,或者就是突然人还在里面呢,推土机就给铲了,像这种恶劣的强拆,本身是违法的,性质是恶劣的,就是一块臭肉坏了一锅好汤。”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看到的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蓝图,地方政府看到的是新的发展机遇,一些房地产等企业看到的则是一轮轮“地产热”、“圈地潮”。而由此引发的强拆、骗拆、抢拆、错拆等非法拆迁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些事关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被拆居民之间的“故事”与博弈。非法强拆,无一不与利益挂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表示,农村城市化改造与拆迁征地中的不公正甚至非法现象的确存在,但导致非法现象的原因的确需要我们细细思考。
秦富:“原本很多人认为存在不公平是简单的官员腐败和体制僵化导致的,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存在矛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来自于政府决策的,有来自于体制僵化的,还有来自于农民自身的,归根结底矛盾和不公,源自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跟不上农村城市化改造的速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