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福建闽侯县失地农民子弟高考可加20分的事情,近日引发舆论热议。2002年,为了建设福州大学城,闽侯县上街镇和南屿镇的土地被大幅征用。作为补偿办法之一,这些地区的考生报考福州大学城内的高校,都享受降20分录取的政策。而就在前不久,闽侯县的这些失地家庭接到消息,从今年开始,他们将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这让失地农民很不满、觉得被骗。
对此,福建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回应称,加分的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考虑到农民对大学城建设的贡献和福州市政府的要求,但这一政策跟征地补偿没有关系,所以政策被误读。
可是,无论是承诺还是回应,福建省教育厅给这些失地农民的只是空口话语,并没有形成文件。靠着失地农民、教育部门和高校之间的默契,这一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政策实行了12年。至于当年是谁拍的板?今天无人知晓、更无人担责。如今,政策没有任何征兆地取消了。中国乡村之声特邀评论员、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认为:盈得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必须反思如何更有效、更长远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这是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也是沉痛教训,不可不慎。
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评论员魏延安)据中国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看着执行了十二年的高考降分录取政策被取消,福建闽侯县的福州大学城被征地农民,很不满,觉得被骗。读到这个消息时,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一方面,作为公平高考的一部分,各类加分优惠政策逐渐减少是大势所趋,闽侯县也不能例外;另一方面,高考享受降二十分录取的政策被失地农民视为征地补偿的一部分,突然间取消自然心理上难以接受,也值得同情。下面怎么办,无疑将难题交给了地方政府,比如各高校最后的点录机会还有没有。而透过事件本身,更应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更长远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首先,要切实执行中央精神,合理对失地农民的赔偿。不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给了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最后是不是达到了零地价的亏本程度,但给农民的合理补偿一点都不能少,造成的财政亏空也绝对不能从农民身上补,这是政策底线。农民绝对要成为土地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其次,要更加关注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突出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不少的新闻报道中,拿了大量补贴的农民迅速出现过度消费、随意性投资等不成熟理财行为甚至是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很容易坐吃山空。好的政策应该让失地农民没有土地却能就业,没有了村庄还能住进楼房,没有了产业还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再次,要本着对农民的良心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唯GDP为纲的发展理念下,大举招商引资,圈占土地,对招商可能一掷千金,对农民却能省则省,在政策上“打马虎眼”、“躺猫猫”,赔偿不仅少,配套政策也比较虚,只要暂时糊弄过去哪管以后如何,直接埋下不安定的隐患,这是必须扭转的不良执政理念。
总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长久保障,盈得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信任,必须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这是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也是沉痛教训,不可不慎。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