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贵州遵义“农村标准式厂房”带富扶贫生态移民


时间:2014-07-28  来源:新农网 点击:

 随着扶贫生态移民搬迁,63岁的遵义县泮水镇西安村店子组村民李泽芳觉得好日子来了。

  “原来住在西安村山重组,缺水路也不通,遇上大雨还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现在搬到移民安置点,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连吃穿住行都方便了。”李泽芳乐呵呵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领导对大山农民的关心关怀。

  而泮水镇最开始动员大家搬迁时,李泽芳一家是不愿意的,“担心搬下来没有了土地种,没有了收入无法生活。”

  为了解除移民的后顾之忧,泮水镇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采取框架结构的联建方式,使每栋楼房的一层全部贯通,把移民的一个个门面房组成了“农村标准式厂房”,然后租给微型企业。移民除了可以收到房租,还可以就近务工就业。

  李泽芳的二儿子现在他家楼下的祥光拉丝织网厂打工,每个月保底收入3000多元。加上他儿媳打零工和他做环卫工的收入,全家月收入7000多元,加上门面1500元的年租金,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村标准式厂房’的建设也很实惠,因为贯通的框架结构所用建筑用料和人工更少,每平方米可以帮移民省二三百元成本。”西安村村支书王清水告诉记者。

  “企业成立之初是打算落户煤矿更多的地方,但是被低廉的租金吸引回来了。”祥光拉丝织网厂法人代表付光运一口气租下了24个门面,吸纳了40多个移民就业,每人月收入少则2500元,多则高达四五千元。

  “近期又有4家微型企业也入驻了进来,这两天又有2家在谈。”泮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光伦告诉记者,微型企业都投产后,有望解决300余人就业。

  7月24日,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现场会观摩团走进泮水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观摩代表被4栋连片楼里六七十个贯通的“农村标准式厂房”所震撼,也被创新举措带来的移民扶持效果赞叹不已。

  “这种‘农村标准式厂房’值得借鉴,很适合把黔东南的银器制造、侗衣制作等微型企业引入移民安置点。”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谭俊端说。印江自治县副县长杨春告诉记者,他们建的安置房也有框架结构贯通的门面,但没想到引企业入驻带动更多就业,“要把泮水镇的做法和经验带回去。”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