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旖旎迷人;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好客热情……对,这就是西充,那个曾经因经济发展迟缓而被外界戏称“苕国”的西充。可如今,短短的几年间,“苕国”华丽转身,并拥有了“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等一张张靓丽名片。加快发展,特色发展,目前,西充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响亮地提出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全力推进“四城建设”的口号,将西充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城乡一体的产业之城、独具魅力的文化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是什么让西充“非常崛起”?从本期起,我们开始推出“四城建设”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治污染,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促进生态优化。如此一来,人们更加注重环保、更加原意投入生态建设,这样的良性循环目前正在西充上演……这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的。

优美环境 谱写生态主题曲
盛夏时节,踏访西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天蓝、地绿、水净。漫步于常林、凤鸣、义兴、青狮、观凤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只见群山如黛,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整洁,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美不胜收,成群结队的白鹭翱翔于广阔的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生态画卷。
西充,川东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历史上,这里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迟缓,“苕国”曾是外界对落后西充的戏称。虽然工业发展滞后,但西充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到43%,加之长期以来无工业污染,西充独辟蹊径,选择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
首先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为西充生态建设吹响了“结集号”,40个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实施,14项重点专项生态工程顺利开展……以林业为例,去年,该县推进以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林建设,新发展珍稀林木6000亩、工业原料林7000亩、特色经果林6000亩,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
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的教育,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至关重要。2013年,西充启动了全民卫生行动。
李秀琼,老家在西充县太平镇,随孩子到县城生活后,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每次出门,随手携带一个小塑料口袋用于装垃圾。“街道干干净净的,不忍心往地上扔垃圾。”李秀琼说,她手机每周都会接到一条宣传卫生知识的短信,如“您的一小步,社会文明进步一大步,请爱护身边的环境;感谢您积极参与西充全民卫生行动,有您参与,西充明天更美好!”
“润物无声,育人无形”走入该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正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从娃娃抓起。”从2012年起,西充在全县中小学开设生态文明课程,每年4月份组织开展一次生态文明征文活动,11月开展一次生态文明竞教活动,以师生影响家庭、带动社会。
今年5月,以整治环境污染,还蓝天碧水的四大专项行动,即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宁静行动、净土行动正式启动。仅仅1个月时间,西河流域附近的养殖场被关停43个。
绿色产业 唱响经济主旋律
近日,记者在位于西充县义兴镇书房山村的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内看到,紫色的薰衣草、黄色的金盏菊等各种花草争相竞放,园内时常能看到专程前来拍婚纱照的人们。 “5月初开园头两天,仅门票收入就达100万元。”据中国有机生活公园执行总经理黄玉林介绍,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内栽种有几十种花卉。目前,这些花卉已相继盛开,成了花的海洋。
这只是西充发展有机观光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西充新建高产有机粮油基地5万亩、优质果蔬基地2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10.3万亩,7.8万亩获得有机认证,3个基地列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农业产值突破23亿元。有机农产品展示中心、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投入使用,百科等4个园区可视农业平台建成运行。
在品牌战略上,该县共注册涉农商标128件,“充国香桃”、“西凤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充二荆条辣椒”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盛“竹娃娃”、“槐树禽蛋”、“充国香桃”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龙兴富硒猪”、“百科牛奶猪”等畅销港澳、沪深等地。
据悉,以绿色消费文化为依托,该县以“中国西部最美乡村”品牌为依托,按照“三山两湖两村一故居”的总体布局,推动中国国际微电影城、影视文化产业园、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集有机体验、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2年11月16日下午,秉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的西充县入围“2012中国年度品牌城市”。
而在该县唯一的工业园区——多扶食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是这里的一张靓丽名片。“以航粒香米业为例,大米加工剩余的部分米糠用于懋森公司生产有机肥料、部分用于菇木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该园区办公室主任张晨曦介绍,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2.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9.4%,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有机产品 构建增收主渠道
虽然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支撑,但是有了生态经济这根“擎天柱”,西充近年来的经济保持依然高速增长,GDP由2007年的33.2亿元增长到2013年84.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7.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6492万元增长到2013年3.5亿元,成功实现了“三级跳”。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86元、6681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11.5%、14.4%。
古楼镇充国香桃基地的充国香桃正是上市旺季,果农们依然“幸福地忙碌着”。“张总,50件嘛。我给你留起,保证让你吃到香脆可口的香桃。”放下电话,元斗桃园“掌门人”高元斗说,这段时间上门购买香桃的电话太多了,由于采取高品质种植,整个园区近40亩产果4万余公斤,产值超120万元。“这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荐。”高元斗介绍,通过2013年、2014年两年开展的“桃花节”和“品果节”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提升了“充国香桃”的品牌影响力,有效地带动了产品销售。
种植香桃的果农充分享受了销售“充国香桃”的丰收喜悦,而没有香桃销售的村民却依然吃上了“香桃饭”。“冯老四农家乐”位于该县太平镇麻柳垭村,太平至古楼的公路边。这几年的赏花潮、采摘季大量的游客前去古楼,而该镇的接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据了解,西充加大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度,“以大代小”的农业模式随处可见。该县已经规模流转土地2万亩,新培育国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800家。规范发展专合组织116个,家庭农场、业主大户181户,辐射带动全县128个村发展有机农业。
来源:新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