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江苏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1+5模式”综合利用秸


时间:2014-07-28  来源:新农网 点击:

“前几年端午期间回便仓探亲,都会闻到焚烧秸秆的味道,呛人得很。今年去便仓时,已经感觉不到‘异味’了,空气清新多了。”7月7日,盐城市民钱慧说。“今年三夏工作中,镇里把秸秆禁烧作为重中之重,逐步探索出‘1+5’模式,推进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1”就是利用还田装置将秸秆就地还田;所谓“5”就是2家草业合作社以及3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分赴各村(居)收储、转运秸秆,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便仓镇今年小麦单产总产创下新高,有大量的秸秆亟待处理。“夏收期间,全镇大小麦种植面积达4500亩,共产生1万余吨秸秆。不让烧,秸秆该往哪里去?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该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卞凤罗坦言,“前两年一到这个时候,河里沟里都抛满了秸秆,一下雨河水都被染成了黄色。再往前,村民们通常将秸秆一把火烧掉,那时整个天空烟雾弥漫,污染特别严重。”

  今年情况已经大为改观。6月8日,在村民卞学林的田地里,一台秸秆粉碎机正在工作。粉碎机经过的地方,秸秆已被粉碎成粉末,均匀地撒在地面,随着收割机左右一翻,粉末就被埋进土里。“不出2小时,我家10亩小麦就收割完了,秸秆就地还田当肥料了,不仅能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地质量,最重要的是省时省力,为我们种下茬作物节约了时间。”卞学林感慨道。

  据统计,该镇每个村(居)均配备3-5台秸秆还田机,还邀请外来农机入镇,50余台机器齐上阵,秸秆还田作业面积达2500余亩,还田量达到50%。

  对于零散地块产生的秸秆,便仓镇也在全力寻找出路,在金陈村、民权村成立两家草业合作社。近日,每天都有村民用车把秸秆送到合作社,并自发地将秸秆进行打捆,堆成草垛子。今年70多岁的老汉周富才也是其中一位,“连收带种,总共7天,秸秆堆在田里又碍事,收得慢了,下一茬作物就赶不上……今年多亏有草业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专门的堆放场地不说,还安排人员帮着我们老两口打捆、清运。”

  与此同时,位于新老204国道沿线的10多处秸秆回收点,前来送秸秆的农户也络绎不绝。新桥村村民陈昌民仅这次夏收季节就送来了10多车秸秆。“农户把秸秆放在家里也没有用,运到我们这里还能换点钱。草场10来天共收了500多吨秸秆,进行打包后再发到食用菌、生物质发电厂等3家企业实现综合利用。”收购点负责人说。“目前,我们正指导各村(居)成立农机合作社,再配备3-5台带有还田装置的大型收割机,并鼓励头脑活络、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人士在镇内就近创办一两处秸秆加工点,减轻运输压力,确保秋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便仓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