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着重发挥乡镇党委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龙头”作用,创建“5+1”工作制度,构建乡镇党委决策、农村“两委”落实、县委督导检查、群众全程参与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莘县的“5+1”工作制度是指,乡镇党委会到村召开制度,让基层党委的决策阳光起来;农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让村级班子转起来;工作目标双承诺双公开制度,让农村干部跑起来;干部信息公开,让党群干群关系活起来;推进目标考核绩酬挂钩制度,让村干部的心放下来。
正是完善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助推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干群团结一心,作风也在行动中转变。在张鲁镇耿楼村,党员耿公每天早起扛着扫帚打扫马路,每年义务劳动三个月,家里的钱和东西经常往外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他今年又捐出1万元退休金把村里的路灯全部整修一遍。燕店镇东孙庄村支书王俊国带着村民建千亩示范棚、建瓜菜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并把示范基地建到了外地及外省7处,村民个个成了致富能手。
不仅如此,在村中担任“第一书记”的同志到任后不舍得离开,愿意继续和村民一起工作生活。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院能源计量部副部长,2013年3月担任莘县俎店镇李安洲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建高科技蔬菜大棚实验园、支援幼儿园建设、帮助困难群众、照顾孤寡老人、救助贫困大学生等,成了村民的贴心人。今年到任后,群众联名写信挽留他,他决定继续和基层干部一起带领群众致富。目前,正在建设高科技遥控滴灌棚。
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赴聊城督导组组长高晓兵在莘县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县的教育实践活动。她曾指出,莘县最大的特色是县委书记在用心揣摩研究问题,在用心琢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领导带了好头,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基层组织工作,所以一切执行起来顺风顺水,水到渠成。
莘县燕店镇东孙庄村支书王俊国告诉笔者,县委书记朱加云自带被褥,住到村子里,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促膝夜谈,耐心听取意见。据悉,除了县委书记外,全县所有县级领导都带头到村蹲点调研,该县县委常委通过蹲点调研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突出问题64项,经梳理归纳,涉及形式主义38项、官僚主义19项、享乐主义5项、奢靡之风2项。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