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投工投劳大干水利 肖崇华/摄

河流护岸施工 雷琼/摄
□本报通讯员 杨晓 雷琼 肖崇华
一道道新砌的溪堤似铁壁屏障着沿线耕地,一条条新修的渠道似长龙蜿蜒在山乡间。
“总投资达2040万元的辰溪柿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使用后,预计可保护耕地面积5000亩。”湖南省辰溪县柿溪乡党委书记欧永成高兴地说,流域沿线2000余名百姓再也不用为水旱灾害发愁了。
借乘怀化市市委、市政府实施“三级干部下基层,百万群众修水利”的东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辰溪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十万群众修水利”活动,掀起了“五小水利”建设的热潮。截至今年春修结束,辰溪县共完成山塘整修和清淤101口,新建和改造泵站34座,新建和整修溪坝121处,改造田间渠道341公里。
大旱促大干 大干促大变
“去年持续的特大旱灾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搞得好的地方,旱灾损失就很小,由此可见,搞好水利建设十分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带头修水利,确保大旱促大干,大干促大变!”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话语掷地有声。
去年,辰溪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旱灾侵袭,持续高温天气致使全县27万余亩农作物受灾,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465亿元,小型水利设施薄弱状况引起了辰溪县政府高度关注。
辰溪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该项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杨一中任政委,县长周详任指挥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专门实施方案,多方筹资5000万元,重点实施小塘库、小沟渠、小泵站、小溪坝、小水池等“五小水利”建设。
辰溪县将山塘除险加固列为第一批启动实施项目。潭湾镇六田山塘年久失修,不仅大坝浪蚀严重、坝体漏水,且涵管及卧管老化、塘内淤积严重。杨一中将该山塘列为自己的兴修水利的联系点,率领县委办、水利局机关干部深入六田山塘施工工地,与100多名镇、村干部及群众共同劳动。
长田湾中型水库灌溉渠系点多、线长、面广,由于塌方、泥草淤积等原因,部分支、干渠道淤塞严重,直接影响下游乡镇农户稻田灌溉。周详率领县政府办等机关干部前往火马冲郑家坪地段,带头清除水库干渠“肠梗阻”。
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示范带动下,辰溪县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在辰阳大地上迅速掀起了“大灾促大干,大干促大变”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高潮。
群众参与建管 盘活社会资本
“不仅规划实施的工程需要群众筹资投劳,建好的工程更需要群众负责长效管护。因此,哪个地方群众积极性高,资金项目就往哪里倾斜!”周详告诉笔者。
根据建设方案,去冬今春辰溪县共需分批完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余处。该县广拓融资渠道,出台了专门文件,明确除县财政挤出800万元专项资金外,每个受益村村民须按比例上缴配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
同时,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基础上,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投资水利建设,并配套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民办公助”,竭力引导社会资本向水利建设项目集聚。
城郊乡进马溪骨干山塘,由杨兴池等9户当地村民承包15年,依据承包协议,除发展水产养殖外,承包人还需承担管水、山塘日常维护等责任。自承租经营以来,在争取30多万元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扶持基础上,9位承租人共先后投资8万多元,对山塘坝体实施除险加固并清淤扩容1万立方米,对3公里多配套渠道实施硬化。
潭湾镇桥湾村有6口山塘需除险加固处理。为此,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商水利建设,调动了各组村民参与热情。其中湾子山骨干山塘承包给社会能人经营40年,由承租人上缴4.8万元的工程配套自筹资金;六田骨干山塘则由农户按150元每户标准上缴配套自筹金;肖家坪2口山塘筹资难度较大,村主任刘际逢垫付了3.5万元配套自筹金。
截至目前,辰溪县共盘活社会闲散资本110万元,项目区受益群众共义务投工投劳10万多个,101口山塘水库全部落实了管护人员,预计可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4.32万亩。
包片分片挂项目 三级监督保质量
“按照项目工程设计,新修水渠厚度应达到8公分,平均深度应在30公分以上……”城郊乡王家坪村支书刘际斌反复交代义务监督员必须深入工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
王家坪村有3公里多渠道属土渠,因年久失修,整个渠道渗漏严重,且灌溉效益低下。去年下半年,村水渠整修工程获准立项,重点将原3公里土渠全部改建成三面防渗水泥渠道,在沿线新建3处溪坝和1处电灌站。
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共计改善沿线水田灌溉面积300多亩。“王家坪村渠道工程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十分美观,完全达到了‘直成线、弯如月、硬似铁’标准。”城郊乡乡长龚道力高兴地称赞。
“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必须保证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县水利局局长肖典和介绍。为确保“五小水利”工程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辰溪县还建立了“三级监督”机制保质量。
县级领导包片挂项目,县水利局班子成员及技术员分片包库,严格执行技术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从工程的施工设计、原材料采购、单元工程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明确各工程所在乡镇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和乡水管站站长为责任人,要求其每周至少要保证4天以上蹲守工地现场,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在村组一级,工程所在地的村组专门安排了2~3位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每天上工地进行监督,凡是施工不规范,或者用料不足的,均第一时间上报县水利局,经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