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用汗水浇灌片片绿洲”(最美科技人员)


时间:2014-07-25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30多年前,这里曾遭遇一场严重的黄沙袭击,我们被逼到死亡边缘;而30多年后,我们在科学家的带领和共同努力下,黄沙退去,沙漠变身绿洲, 曾经背井离乡的乡亲们重返家园。” 说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 )站长曾凡江及其团队的治沙故事,78岁的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老村长吐尔逊·热介甫感慨道。

  策勒县是新疆最南端一片小绿洲,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傍昆仑雪山,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然而,流沙的肆虐曾使策勒绿洲北部两座古城被沙漠吞噬。

  流沙无情人有情。1982年10月,自治区下决心治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于1983年成立策勒站。

  曾凡江1990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1996年9月主动选择来到策勒站工作,一干就是17年,年均在站时间超过6个月。

  “刚来策勒站时一句维吾尔语都不会。老村长的儿子托合提热介甫·吐尔逊刚初中毕业。他是我的维吾尔语老师,我是他的汉语老师,一起肩并肩,智取流沙,用汗水浇灌了这片绿洲。”带领记者参观沙包的曾凡江俯身下蹲,顺手摘下一束骆驼刺枝条,凝视着它,沉浸在回忆中……

  曾凡江和当地老百姓的奋斗结出硕果。威逼城区的沙丘群后退了2—5公里,基本解除了流沙对策勒县城的威胁。

  “茫茫沙海是否也能养育一方人呢?”这是曾凡江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通过长期试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风沙区建成了1000亩的经济型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基地,并分别在沙漠南缘的皮山县等县成功推广1万余亩。

  1998年至2001年,曾凡江和他的团队通过执行《策勒县棉花优质高产综合应用技术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在新垦沙荒地上棉花连续三年取得世界最高单产,并突破亩产皮棉250公斤大关,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就这样,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沙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林果业、人工红柳基地的建设,更是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60万余亩。森林面积85万余亩,其中人工林面积41万余亩,全县绿洲森林覆盖率达49.22%。

  曾凡江们数十年播撒绿色的执着为边陲小县赢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先进集体等美誉。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