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长白山区的资源宝库,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特殊的区位为辉南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近年来,辉南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抢抓全省实施振兴长白山特产业的有利契机,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全力打造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特色市场、品牌产品,构造长白山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该县特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现有产业。该县成立了特产业服务中心,全面推进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确立第一批重点扶持食用菌、棚膜果蔬、林下中药材、绿优大米、山野菜、黑猪六个方面产业。采取不同方式,逐项研究,搞好规模扩展,实现产业升级。目前,该县食用菌种植共有18家合作社、75个种植大户,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山野菜2.1万亩,年产值达2660万元;棚膜果蔬2148.5亩,年产值达1.1亿元;黑猪养殖大户55户,养殖黑猪1.6万多头。
壮大标准产业规模。扶持县内基础好、有市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滚动壮大产业规模。养殖业以发展绿色、有机、有营养为主,坚持回归自然轮放养殖模式,目前全县黑毛猪已达1.2万头;绿优米坚持发展精品产业的道路,大力发展冰泉胚芽现磨米进社区,满足城镇居民鲜美、营养、健康的诉求。编制《中国北方山核桃之乡开发项目》、《长白山特色产业大市场建设项目》等项目。全面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到辉南开发长白山特色产业。
实施品牌战略。与大学科研机构、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产品进行功能定位、成分分析,为品牌建立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参加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类展销会,加强产品的宣传和推介,让更多的消费群体了解产品的功效和价值;县工商局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认证体系,高度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辉南大米成为地理标识保护产品,2013年绿色大米创产值4.亿元,5个商标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
加大市场开发。聘请专业营销团队,对该县的特产业品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包装,抢占全国市场,先机而作,创新品类;积极建立辉南县电子商务中心,依托京东商城、拉卡拉等电子商务平台,主打“中国野山参之乡”、“中国绿色大米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等地域品牌,销售长白山农特产品;开展申请“中国北方山核桃之乡”和“长白山林蛙之乡”的命名工作。目前,辉南县龙岗山生态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100余种产品已经远销北京、广州、长春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亲睐。
提出“两镇一带”建设发展战略。“两镇”,即经济实力最强的朝阳镇和辉南镇;“一带”,就是沿营松高速、长辉省级公路在两镇之间隆起新的产业带。将长白山特产业适度向“两镇一带”集中,避免加工业零散发展,逐步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发展专业批发市场,打造陆路物流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建辉南特色商城,加强与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沟通联系,多渠道搞好市场衔接和产品销售。经济开发区已规划启动了大连中绿公司物流产业园、德商药业中成药加工、广鑫机械公司网络配线箱、泽康药业五味子软胶囊4个项目,紧紧围绕全县支柱产业进行,全力打造长白山特色产业集群。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