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贵州省织金县推进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的


时间:2014-07-22  来源:贵州省农业园区办 点击:

贵州省织金县结合山多坝少实际,按照“一园多业、要素叠加、双向共赢、立体服务”的要求,激活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破解山区农业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走出一条符合织金特色的农业园区之路,倾力打造织金的“菜篮子”和贵州的“菜盘子”。

  一、突出四个注重

  (一)注重规划牵引,构建“一园多业”。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要素、市场要素、劳动力要素聚集优势,采取“多园合一”的方式,投资15.1亿元打造织金竹荪蔬菜产业示范园,按照“山顶草木戴帽子、山腰茶药系带子、坝区果蔬铺毯子”的布局,以桂果为核心区,以三甲、双堰、黑土、熊家场、实兴等乡镇(街道)为拓展区,形成蔬菜、竹荪、茶叶、花卉、中药材、特色养殖产业带,打造集生产、研发、销售、加工、培训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立体农业产业聚集区。该园区由九丰蔬菜产业示范园、红托竹荪立体化栽培示范园、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新音花卉民营经济创业园、生态种养园、速生杨树种植园、茶叶产业园等子园区组成。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7家(龙头企业3家),入驻专业合作社23家,社员2404人;招商引资签约企业8家,签约资金14.2亿元,到位资金9.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82亿元;种植瓜果蔬菜43大类80个品种,培育出本地新品种50多个,12个获无公害产地认证。2013年建成高标准生产基地8560亩,园区总产值达3.94亿元,总销售收入达3.51亿元,利润达1.43亿元。2014年1-6月。园区实现总产值21497万元,总销售收入20917万元,利润14890万元。

  (二)注重潜力挖掘,促成要素叠加。把园区建设与基础设施改善、集镇建设、民居改造、生态移民搬迁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境靓丽、宜居宜业的复合型产业园区,促进农民变市民。一是夯实园区路网。县财政及有关部门整合资金投入1.95亿元,修建主干道8条36公里,机耕道9条25公里,生产便道43公里,观光便道2.4公里;投资1000万元修建旅游公路2.8公里。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新建加工房3座12000平方米,冷库1座100立方米,温室大棚751个57.35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12千米,标准化圈舍13栋8326平方米,农机数量38台、总动力134千瓦,病虫害监测防治点50个,建沼气池1238口、容量12380立方米,销售市场1个600平方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填埋场1座,现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改造电力、通讯保障设施,统一制作集镇道路标识、各类标牌广告等。三是美化园区环境。整合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资金、深圳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改造园区周边民居,修建沟渠(含管网)65公里,蓄水池25个、容量1200立方米;对老街人行道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对园区主干道进行绿化和路灯装饰;修建农贸市场、客货运站及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有效促进园区环境整洁。由企业自筹资金1亿元,在集镇周边规划种植茶叶1万亩,年底将完成苗木种植,种植人行道景观树600棵,建设生态小公园一个6000平方米。四是突出文化特色。将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织金东部黄金旅游线。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桂果瀑布风景区,将方圆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与桂果瀑布、古驿道、观音庙等捆绑开发。

  (三)注重农企结合,实现双向共赢。一是采取农户将土地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有效保障农民“离土不离乡”,获得土地分红和务工收入的两头“红利”。农民流转土地后到基地务工,基地按80元/天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基地盈利后农户按入股土地的份额参与分红。已流转土地14700亩,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23家,建立现代高效农业基地3个,农户收入月均2200元以上。二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出资,农户出地,建设集镇功能区,建成商铺后按农户入股面积的20%返还农户,政府开辟“绿色通道”办证,实行免费服务。农户建成商铺后,既可以出租给客商获取租金,也可以自己经营获利。目前,长2公里、宽18米的金河路和绮陌路已全面竣工,受益农户420户。

  (四)注重握指成拳,推动立体服务。一是解决好技术服务短板。聘请了“中国蔬菜大王”王乐义同志作为织金经济社会发展高级顾问,邀请了寿光蔬菜专家到织金举办蔬菜栽培管理培训班,对全县农技干部、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社代表、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轮训;从省内科研院校聘请7名专家教授为园区建设顾问,21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为农户提供日常技术服务,形成了专家、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三级培训网络,累计举办培训班300余期(次),培训农民3.89万人次;研究编写了《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操作一览表》等,使农户清楚掌握技术规程,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与山东潍坊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为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提供平台。二是解决好市场终端。一方面,着力增强品牌带动意识,加快园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认证工作,目前织金竹荪已获得地理标识认证,九丰公司蔬菜生产基地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12个产品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雅贤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个产品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提升了园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市场驱动意识,以织金在贵阳、重庆、成都、昆明等地的蔬菜批发商为“火车头”,发动各乡镇(街道)在外从事蔬菜销售的人员参与市场营销,使织金精品蔬菜成功打入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拉长市场链条,最大限度拓宽地方特色农产品销路。三是整合发展要素。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生态文明家园、移民搬迁、河流治理、城镇开发、道路建设等资金优化使用,加快园区立体建设进程。四是建立完善机制。成立织金县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织金县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落实了“贴息贷款到大户、财政直补到散户、项目资金到基地”的扶持政策,明确规定了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县级财政投入65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其中为九丰公司承贷承还的扶持资金就达2600多万元,并整合资源成立裕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园区融资服务,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还开通了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农产品加工业主投诉案件,认真查处“四乱”行为。

  二、彰显六子效应

  (一)拉长产链子。目前,已建成百瓜科普长廊一条、省级休闲农业观光园一个、优质种苗培育基地一个、果蔬仓储冷库一座、果蔬产品安全检测基地一个、生鲜便民店20个、物流配送点10个,果蔬脆深加工项目已落地建设,竹荪精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制种、种植、加工、培训、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二)带活一揽子。带动全县农民树立起“一亩菜十亩粮,一亩花十亩菜”的新观念,为产业搭建集聚平台,带动全县2820户12.54万农民从事蔬菜、竹荪、花卉种植和生态畜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1300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72元。由九丰公司提供蔬菜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全县种植蔬菜、瓜果10万亩,今年将带动种植20万亩,农民经纪人队伍达200余人,在大中小城市建立了经营点32个。同时,九丰蔬菜基地通过“点对点”供苗,直接带动农户种植精品蔬菜,截至2014年6月20日,已育苗5茬,供苗1200万株,其中,为七星关、大方、天柱、百里杜鹃等县区供苗200余万株,成功把九丰蔬菜的育苗品牌推向县外。此外,九丰公司还积极走出去,在七星关区建立了精品蔬菜产业示范园,不断拓展辐射带动范围。

  (三)丰富菜篮子。园区企业采取厢式货车与搭建厅棚结合的方式,在贵阳、织金等城镇居民密集区建成20家平价生鲜便民店和50辆“菜篮子”流动售货车,实行定时定点经营,公司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园区带动下,全县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100余种,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滥”。

  (四)鼓了钱袋子。目前核心区建成高标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10000亩,提供常年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个岗位年增收24300元以上;季节性的就业岗位6000余个,每个岗位年增收12000元以上。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5020元提高到2013年的8400元。直接带动10万户农民致富。

  (五)美化庭院子。织金县坚持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形成了“园中园、园中村、村中园”格局,让村庄与城镇一体、园区与山水相融。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

  (六)探出好路子。织金按照“坝区果蔬、山腰茶药、山顶草木”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农业产业核心区为龙头,2014年计划全县发展20万亩精品蔬菜,按平均每个家庭增加收入1万元计算,可脱贫20万人。通过坚持走农业产业扶贫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之路,预计今年底可基本完成减贫任务。

  三、几点经验启示

  (一)创新理念是前提。要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织金县通过引进山东寿光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山区设施农业,走出一条富民之路。实践证明:只要善于走出去学习,敢于在“破”与“立”中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借鉴,就会把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促进经济破浪前行。

  (二)龙头引领是重点。只有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才能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践证明,龙头企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两个资源的转化,对农民增收的拉动和辐射作用最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捷径。

  (三)要素整合是关键。坚持资金往园区投放、技术往园区集中、干部往园区服务、政策往园区倾斜、项目往园区整合,既赢得了民心,又稳住了企业发展信心,使现代农业在织金生根发芽。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建设,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调动了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让群众明白,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必须依托山区特有的自然、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够拔除“穷根”、摘掉“穷帽”。

  (四)强化扶持是根本。从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和投入政策入手,积极探索政府开发性资金高效使用机制,既收到拉动社会资金、信贷资金、集体和个人投入共同参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的放大效应,又利于消除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同时,解决好业主担心的技术与市场问题,才能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

  (五)健全机制是保障。织金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破旧立新,促进蔬菜从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的转变、从“提篮叫卖”到“盛妆远嫁”的转变、从“各自为阵”到“抱团出山”的转变,既提高了规模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极大降低了龙头企业和经销商的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

 


来源:贵州省农业园区办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