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桦墅村:“金奖大米”助农增收


时间:2014-07-21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今年的粳稻都已经播完了,种植户比去年又多了,大家都盼望着还能有个好收成。”日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的村民告诉记者。

  “我们种的稻子都是‘南粳46',在省农科院技术专家指导下施的全是有机肥,专家还定期指导病虫害防治。第一年销路还不错,村民也都得到了实惠。听说,今年还会用更多的手段去推销,大米能卖得更好。”村民刘智汇说。

  “桦墅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上粮食种植产出低,农民不愿意种田,收入一直较低。”桦墅村党支部书记蔡云说。据了解,桦墅村在2011年由江宁区汤山街道区划调整至栖霞区西岗街道,当时村级经济极其薄弱,土地租金是村集体经济的唯一来源,年收入仅有20万元,村民大多外出务工。“2012年,在栖霞区相关部门和街道的帮助下,村里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决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引导农户种植‘南粳46'。”

  参与育种的省农科院博士陈涛介绍说:“‘南粳46'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日本优质粳稻和江苏高产粳稻杂交培育而成,在2011年第六届全国粳米稻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金奖大米'。”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据农业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南粳46'和我家以前种的稻子相比,产量一样,但价格差别很大。”桦墅四村村民秦林发告诉记者,他家种6亩多地,以前种常规稻时,产量约7000多斤,两块多钱一斤,而“南粳46”能卖7~9元一斤。同样是一亩田,留下自家吃的口粮,种“南粳46”一亩地能多收入4000多元。

  尝到甜头后,“南粳46”开始在村里由局部试种到全村推广,村民们从“看着别人种”到“自己抢着种”。同时,为了提高稻米品质,拓宽销路,村里还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蔡云介绍说,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2240亩,2013年产量780吨、产米540吨,销售收入540万元,人均增收1285元,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何继续扩大大米销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这是接下来蔡云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区政府和村委会都在积极为桦墅想办法谋发展,村里已经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希望能形成‘农家乐'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的良性互动,在市民前来游玩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带动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蔡云告诉记者。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