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赣泉港“镇村联动”:构建创业泉源 打造幸福港


时间:2014-07-21  来源:中国城市招商网 点击:
     美国作家Leonard E Read在《铅笔的故事》中曾这样写道:“让所有创造能量无拘无束,请用完全与这条启示相符的方式组织社会,展开行动,让社会的法律装置尽可能地清除所有的障碍,要允许创造性知识自由流动。”丰城市泉港镇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和谐、法治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抓创业就是抓发展”为宗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扩大就业,创业带动效应和倍增效应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丰城市泉港镇位于江西丰城西北部,历史上素有“小南京”之美誉。据传境内原金鸡岭(镇龙庵)后有一泉喷涌,迂回流入肖巷,故得名泉港。境内具含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耐火泥、沙卵石等非金属矿物;境内富硒土地面积和土地含硒量具有极佳的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竹、木、果树、药材、禽类等动、植物资源;具备5000余亩的内河、库塘养殖水面。泉港、白富、大场等三个集贸市场交易兴旺、功能齐全、商贾云集。

  多元管理促“善治”“经营城镇”建创投平台

  随着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大量集聚以及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及其服务功能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通过新一轮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来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快地实现城乡统筹,更好地化解民生领域的问题。泉港镇党委书记傅荣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从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来看,把商贸三产的发展,看作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内涵。过去,我们在对城镇化的认识上,比较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忽视城镇功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城”无“市”的局面。

  傅荣华认为,城镇化作为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要求政府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化管理,从而达到“善治”, 在新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在集镇周边适度开发房地产业,对集聚人气,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泉港镇把“经营城镇”的问题作为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平台。在过去几年里,一些企业都纷纷迁址泉港,这客观上给城镇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使这些企业的总部迁入集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显然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发挥企业对城镇建设的“隆市”作用。

  2010年,泉港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社会投资约1.4亿元创新农业创业投资平台,打造占地84.35亩的泉港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搭建了以农副产品交易为核心,辐射产业链融资、仓储物流、信息资讯等多个维度的现代化交易平台,为泉港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该交易中心的建成将“促进流通、服务三农”为宗旨,立足泉港、辐射全国,提供批发中转、物流配送、集中采购、跨区域贸易等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为加快农业及农产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进一步激发了集镇市场活力,成为泉港最专业、常态化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首期完工的新菜市场已于今年7月3日开张,营业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各式店面110个,主营水果、水产、蔬菜、肉类和家禽等五大类。新菜市场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

  “城管革命”让全民创富环境“旧貌变新颜” 

  创业是一系列资源组合起来的生产函数,创业者追求滋生于环境的土壤。可以说,环境为创业之源泉,鼓励创业必须改善环境。走访中,泉港镇镇长陈小平告诉我们,泉港镇为引导和扶持全民创业工作,正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相关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技术信息、自然条件等环境因素的需求系统、供给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三者共同结合的交集,使技术商品化导致的创业成为可能。

  农民进城后面临的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就业难等问题,保证转入城镇户籍后的农民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据了解,随着更多农民进城,涉及到“户籍、土地、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泉港镇正在积极的进行轰轰烈烈的“城管革命”,大力推进综合整治,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城镇管理不断加强,让城镇环境“旧貌变新颜”。

  陈小平介绍,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规划中一些内容落后于实际情况。2012年,镇党委、政府在市规划局的业务指导下,聘请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该镇制定了《丰城市泉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经过宜春城乡规划建设局评审通过。按照规划,到2030年,泉港镇人口达22600人,面积3平方公里,集镇形成“一心一轴、一带、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以镇政府广场、文化娱乐、集贸设施、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轴即是泉港大道。一带即是肖江、赣江的景观带。三区:镇北区、新镇区、老镇区。经过完善修改,集镇详规被勾画出来,截止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泉港镇按规划要求对集镇网线进行整理,为改善投资创业者安居环境,在新修的集镇公路两旁建起商品房,铺设人行道,安装了路灯。集镇-小港-高安八景庄头公路已全面拉通。

  建设过程中,强化了各种配套设施,提升了集镇功能作用。三年来,教育投入2000多万,2013年6月启动新建泉港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2014年秋季正式招生开园;2013年6月启动新建了泉港中学食堂与学生公寓,现已投入使用;集镇到高速道口3.7公里连接线,投资1300万元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沥青路面黑化,2013年12月启动动工,已完成了水稳层,预计2014年8月底竣工。卫生投资178万元、新建了占地1400平方米的一流乡级住院部---泉港卫生院住院部,建造医技楼,卫生院改造基本到位,2014年正在准备新建卫生院门诊大楼,目前相关程序正在进行中。耗资400多万元接通了集镇及周边等村庄的自来水,闭路电视、电信、网络覆盖率扩大。新建了泉港停车场客运站、农业技术服务综合站。

  以崭新理念打造创业文化 用优惠政策构建文化核心要素

  傅荣华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对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是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大力发展与城镇化发展适应的农村文化,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仅能在物质上享受城镇化带来的便利,更能在思想上、认识上逐步融入城镇化大潮。

  泉港素有戏剧之乡之称,泉港有古戏台18个,农民业余剧12个,泉港岳家狮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以上文化特色,泉港镇在集镇建设上,着力将文化元素融入于建设当中,以文化因素提高城镇品位。集镇上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集镇腰鼓队、广场舞不时在集镇表演,每当华灯初上,中心广场上,居民位伴着悠扬的歌曲跳起轻盈的舞蹈,成为泉港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2年正月十三,泉港镇政府结合当地舞龙的习俗,精心组织了一场气势磅礴的“百龙闹春”舞龙活动,来自全镇20个村(居)委会的66条龙、3对狮子、12支腰鼓队,2个故事架子、2支河蚌队、2支旱船队,参赛人员1400余人与前来观看的群众欢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比赛队伍沿集镇街道绵延1公里,前来观看的群众达万人之多。金龙腾空翻滚,雄狮跃地怒吼,场面喜庆宏大,热闹非凡。

  温情帮扶促使创业源泉涌流 个私经济快跑

  “如果说就业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完善是根本、是骨架,那么为创业者解决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则是打开创业促就业工作的一把钥匙。”陈小平说,泉港镇政府正着力培育的“政策洼地”及“服务高地”,使创业源泉充分涌流。

  2011年5月,泉港镇新一任班子到位,新班子,新形象,新作为。“如何造福当地百姓,提升泉港形象”这一问题摆在了新任班子面前。据了解,泉港镇对创业的帮扶体现在细枝末节的温情服务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无言帮扶里。为开辟通道破解返乡困局,泉港镇全面开展创、就业信息服务,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开设 “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创业者答疑解惑,搭起就业信息共享的桥梁。凭借独特的环境优势,泉港镇聚集了一批创业型规模企业,涌现出“小家食品”、“村娃”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江西省小家食品有限公司由开初的小作坊逐渐发展成为现有厂房2000多平方米,员工近百名,厂部资产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资产共上千万的企业规模。采用独特的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出独特的小家风味系列食品。其主导产品:泉港萝卜干、田螺酱辣王、猴头菜(洋姜)、大块鱼、黄金鱼、酒糟鱼、野生田螺王、葱爆豆豉、豆腐乳等多种品种,产品畅销全国,深受销售者的青睐,产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博览会,曾获江西省名优产品多项荣誉奖。成为江西食品行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丰城市食品行业一家“三农”型有实力的先进企业。

  江西村娃实业有限公司简介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占地面积13328平方米。旗下拥有老米坛、五谷天地、唐家庄等多个注册品牌。手工面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村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扶植加工户,组建合作社及农户签订加工购销合同,确保企业对市场的产能供应;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深入合作,在逐步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的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公司是目前省内第一家获得QS证的手工面企业。产品远销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并且与浙江、上海、福建等客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互访制度,保证了手工面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渠道。

  镇村联动探索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之路

  泉港镇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之路,组建新型农村社区,形成新的居住模式、管理服务模式和产业格局,培塑新型农村社区成功典型,深入开展镇村联动建设,逐步建立城镇——农村社区——居住点层次分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近几年来,泉港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201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0800元。先后获得“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全省生态乡镇”、“丰城市社会发展先进乡镇”、“丰城市和谐稳定先进乡镇”等荣誉。


来源:中国城市招商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