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武义退伍军人办茶场开绿色农产品专卖店致富/图


时间:2014-07-18  来源:第一茶叶网 点击:

一名退伍军人的致富路

 

  “徐忠!徐忠!”昨天清晨5点多钟在开发区(白洋街道)石桥头村的一个梨园里,听到笔者的叫声,徐忠弯着腰挑着满满两大篮的梨赤脚踩着泥泞的黄泥巴从梨树中走了出来。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徐忠又黑了。

  徐忠,履坦镇后桑园村人,1990年3月在徐州某部服役,1993年12月退伍回家。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徐忠从1995年就开始承包茶山,做茶叶生意了。一开始像很多茶农一样,也是小搞搞,家里的自留山上种了二三十亩的茶叶。几年下来渐渐地把附近郭塘、将村等村里茶山也承包了过来,并办起了茶厂。

  2004年徐忠承包了原邵宅乡坐落于石桥头村的147亩果木场。当时果木场里种的是柚子和梨,原来的几个承包人每年都是亏本经营。徐忠承包了果木场后把柚子树砍掉种下了茶叶,看看1100多株的翠冠梨树,觉得可惜就留了下来。没想到这一“怜香惜玉”之心,给他每年带来了约20万元的收入。

  徐忠说,今年他是从6月14日开始采摘梨的,接着约每隔个把星期采摘一批,每采摘一批都有6吨左右,以批发价3元左右的价格销往温州,直到7月底采摘完。

  说起茶叶,徐忠滔滔不绝。刚开始茶叶都是自己和家里人采摘,在土灶的锅里连夜制做茶叶,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一大早就拿到武义茶叶市场上销售。几年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徐忠把原来茶山上的老茶挖掉陆续种上了“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六杯香”等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山也由原来的二三十亩增加到了现在的240多亩,茶叶也从武义本地销往附近东阳、金华、义乌、杭州等市县,远的销到了江苏、山东、深圳等地。

  徐忠说,他在做茶生意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县农业局特产站的农技人员经常到茶山上来指导防病虫等种茶技术。有一次,他到深圳谈生意,一个星期没回来,站长徐文武打来电话,说他的茶山出现了病虫害需立即处理。得知徐忠在外地一下子赶不回,徐站长就叫了几个农民,在他的指导下帮徐忠处理,及时防止了病害的扩大。

  由于徐忠的茶叶品质高,价格适当,多年来,他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徐忠说,这么多年茶叶的价格时降时涨,但他从来没有亏本过,只是赚得多还是赚得少的问题。而且,徐忠还拥有了一批稳定的采茶队伍。今年武义出现了“采茶用工荒”,但徐忠的茶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甚至能一次性组织起80多人的队伍上山采茶。一位正在摘梨的妇女说,徐忠人好,工资发放及时,我们乐意在这里当采茶工。这不,今天她招集了村里10多个村民来给徐忠摘梨。而平常只要徐忠需要,她都会带上一帮人去采摘茶叶。

  在梨山上,笔者发现徐忠的面包车里放着一顶蚊帐。徐忠说,梨开始成熟后,他就每晚睡在面包车里,车板既床板,这是真正的“房车”呢,徐忠笑笑哈哈地说。虽然这么辛苦,但笔者发现徐忠一天劳累下来却仍然精神气十足。

  经过20年的坚持和努力,徐忠一家走上了致富路。近几年。他在县城盖起了两栋5层楼带店面的房子。其中的一间店面由妻子坐镇开了个“仓山茶场绿色农产品”的专卖店,不仅卖茶叶,还顺带一些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瓜果,甚至还有村里邻居大妈家的土鸡蛋。今后,徐忠的愿望是茶叶和梨都拥有自己的品牌。(王东方)


来源:第一茶叶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