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容县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通过采用“干清粪法+生物发酵”、雨污分流等技术进行治理,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和清洁乡村相结合的新路子。
鸿光农牧是容县大型的养鸡企业,说它大型,不仅是因为牌子老,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公司对清洁养殖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广西鸿光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旭少:“我们鸡舍都是全封闭的,还有就是这个鸡粪很干燥,每天都打包清理出去,我们鸡舍四周水沟都是灌污分开的,也就是说雨水、污水分离,所以这样就做好最后一道(污染)防护。”
污水处理好了,可这打包出去的鸡粪,都去哪儿了呢?原来,这些鸡粪是制作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每天有发酵厂前来收购。何旭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鸡场现有35万只鸡,1天约有10吨鸡粪,按照每斤1毛钱的收购价,1天就有200块钱,1个月就有6万块钱。 何旭少 :“我们这种养殖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养殖收入,真正实现了环保与养殖创收的“双赢”。”
同样是清洁养殖,年出栏3万头种猪的容县奇昌种猪养殖公司则采用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猪粪不出门,就可以在整个猪场“消化”完。 奇昌养猪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洪: “最高那两层是养猪,最下面底层就是排粪、烘干,烘干以后就用真空泵抽上去,然后就送到有机肥厂压榨。”
猪粪压榨后,70%的干渣会发酵成有机肥,以每吨1800元的价格出口香港。而30%的水液,经沼气池发酵,沼气以每立方米7角供农村群众使用,剩下余液氧化后,抽到猪场山上淋肥养果林。
2014年,容县以全县13个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为引领,辐射带动3200多户规模养殖户实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容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动物疫控中心副主任李海功: “我们通过科学引导畜禽养殖向山林拓展,继续实施林下循环经济养殖、生态畜禽养殖,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型畜禽养殖发展道路,扶持引导养殖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推进全民“清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