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中心,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突出以优势特色产业培植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粮食、蔬菜、中药材、制种四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
稳定粮食产业。剑川县通过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品种、加工专用品种、粮菜兼用品种,促进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通过提高单产,使粮食总产量达到96000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500公斤以上,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稳定种植芸豆4万亩,年总产量7000吨,已建成滇西北芸豆、杂豆批发交易市场,有2家企业和几十家个体户经营芸豆。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万亩,总产量2.5万吨。该县计划在5年内新增优质马铃薯3万亩,总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
建设蔬菜产业。全县季差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建立蔬菜种植基地3个,组建蔬菜专业协会1个,初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计划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种菜效益,使农民增收有保障。
做大中药材产业。2013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5万亩,扶持培植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千亩以上种植大户2家,百亩以上种植大户20多家;建成以玛咖、重楼、续断、灯盏花等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及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生产功能、高山药材种苗供应功能、中药材科技创新与示范功能和中药材生态休闲功能清晰,县域中药材品牌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市场体系健全。下一步,该县规划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
做强制种产业。近年来,剑川县在水稻、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等领域的制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对本县良种覆盖率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还销售到州内外许多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该县继续打造滇西北高原优质水稻良种繁殖基地,争取将水稻基地建设面积发展到5000亩,可供40万亩水稻生产用种;在现有1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的基础上,扩建3万亩,年生产优质种薯5万吨,外销4万吨;开展玉米杂交自交和良种选育与应用工作,5年内累计实施面积25000亩。
来源: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