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少企业都在探求如何节约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加之最近几年大量企业招工严重不足,而工资福利水平等又急剧上升,于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浙江、广东等地发生。这场革命的中心内容就是要逐渐实现从原来依靠人力生产为主逐渐转向使用机器作业为主。这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它涉及的是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
问题在于,原本属于企业自我革命领域的内容为何变成了政府最为关心的事?进入新世纪以来,诸如广东、浙江等这些发达地区的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问题。转型升级所要解决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技术化的迅速转型。在一个转型社会,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只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它也是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的事。因为企业转型的好坏、缓慢,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和主事者的政绩。
政府如何在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作用?依据浙江和广东的经验,转型升级的一个具体做法就是“机器换人”。谁能赢得这一场机器换人大赛的胜利,谁将最先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问题的关键变成了政府如何推动“机器换人”?机器换人的问题,在各个地方、各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不一样。具体来说,在这一波机器换人的大赛中,政府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需要确定重点扶持的企业。如果说前些年,为了尽可能采用更为便宜和低廉的人力成本,连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不愿意主动实现机器换人的话,那么,最近几年,随着企业用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将不得不将机器换人提上议事日程。企业用工环境的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工价越来越高,招工也越来越难,员工的权益意识也越来越强。总之,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在经过理性的算计后,企业主们发现机器换人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会主动实行机器换人。当然,这些具备充分市场竞争优势、不需要政府提供额外扶持的企业不应该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对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既想实现机器换人,又有不少顾虑。采用机器换人,当然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但是,麻烦的是,别说后续的机器维修、更新,单说一次性的机器购置成本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市场和未来没有相当把握的中小企业来说,毫无疑问,这是极有风险的事。机器换人,还是延续人代机器?这是一个问题。而且,他们需要面对地方政府所力推的转型升级的压力。转型升级必然需要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如果仍然延续人代机器的传统做法,这部分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因此,在这一轮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抓住机遇,争取政府的扶持,利用好政府的扶持,加速推进机器换人的进程。总之,政府需要重点扶持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而且是有发展潜力,并且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亦即,政府的扶持必须是有重点、有针对性、有发展性的扶持,而不是普遍性的扶持。否则,政府的财力也很难支撑。
其次,政府需要确定如何扶持这些企业。既然确定了政府扶持的重点是中小企业。那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政府如何扶持这些企业?原本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他们应该有各自的边界。但是,在转型社会,企业要转型升级,政府仍然需要有所作为。这是由转型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复杂关系所决定的。政府扶持企业,但是,政府不应该包办。实际上,政府也无法包办。
政府能做的事无非是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对于那些确实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以及信贷、利率、融资等更为开放的政策;二是政府应该利用这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重新调整、优化、重置产业结构。三是要做好机器换人的后续工作,包括持续的资金扶持,企业员工的培训,吸引优秀人才等。
再次,公共治理如何应对新的工业化时代企业发展的问题。随着机器换人越来越普遍,机器化生产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生产。由此导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发生实质性的变迁。在传统的人力生产为主的时代,政府需要帮忙去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政府还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劳资纠纷问题、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政府还需要去监管产品的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当然,诸如此类的问题,更多的都是生产领域或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大规模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政府将由过去重点关注和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转向重点关注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以及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这就是真正实现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型。只有政府真正从企业的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抽身出来,政府才能够去思索更为宏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尽管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的“帮忙”、监管仍然不可缺少,但是,其重要性将自然降低。因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将自然交给企业自身,而且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政府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如下问题: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区域市场如何建立,国际市场如何开拓,政府对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何跟上机器化生产时代的要求。
这才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所应该考虑的问题。虽然中国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宣称要建立市场经济,实际上,在最近二十多年里,政府做的很多工作仍然是企业自身所应该做的事。也就是说,仍然停留于微观管理,而不是真正的宏观管理。比如,很多的地方政府担心企业招不到人,常年免费去帮地方政府招人。严格来说,这些具体的企业内部的事务都不应该属于政府操心和忧虑的范畴。
总之,从人代机器到机器换人,这是中国人口红利逐渐终结后的必然转向。它也是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将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挑战。当然,这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也是政府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次机器换人,将带来企业和政府的双重转型。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校正。
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政府在此过程中的行为的限度及其边界。机器代人,关键还是企业自身的转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提供资金、政策的支持,以及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发挥牵线搭桥等外围、引导的作用。因此,机器代人既是一次企业自身静悄悄的革命,也是一次政府转型的契机。我们不能只是看到这只是企业转型,而看不到政府转型。中国必将由此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