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7月9日讯:看着田成块、路成行、沟渠畅、秧苗壮,沃野田间处处展现出勃勃生机。“便于农机作业,便于引水和排涝,便于良种良法推广,便于土地流转,还可多打谷子增加收入,又大大减轻了种田的劳动强度。”今年76岁的余江县平定乡耙石村石背村小组村民吴贵发列出了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六大好处,现在耕作比过去方便多了,机耕路直通稻田,每块田都拼成2亩左右的方形田,加上推广直播技术,重体力活很少,自己也种了20亩水稻。
2013年以来,余江县农业开发办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实施的7000亩高标准农田不仅每亩新增产量10%,有力地提高了土地收益,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县粮食的稳步增长。
为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改造的积极性,该县在项目建设中做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凡项目确定前,首先深入村组宣传发动,再将项目规划和设计公开到村,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使之得到村民100%支持后,再将农田集中起来统一施工,待项目验收后交还村民重新分配。同时,在施工中及时调整与实际不符的设计细节,确保工程实用又适用,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平定乡弓塘村项目区在修建一条1000余米长的主排水沟时,村民提出弓塘村处于白塔河上游,要考虑到上半年洪水期间排水问题,建议加宽沟渠。县农业开发办通过实地考察、多方论证,重新修改了施工方案,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好评。
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县做到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严把质量关和资金使用关,让国家的投入发挥最大效益。项目施工现场不仅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还有建设单位领导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管理和监督,且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先由施工单位申报,再由监理、业主单位及村民代表审核,后由分管县领导签字,资金才能通过县财政到户,以实现项目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余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一方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平定乡耙石村石背村小组村民吴炳发指着眼前的500亩标准农田自豪地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水利设施条件好了,自己和村里的4名农民流转承包下这片田的90%,今年准备大干一场。” 编辑 张勤
来源: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