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上饶讯 通讯员俞小荣、许筱有、熊炜报道: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在省厅、市局的大力支持下,玉山县农业部门瞄准“创全国基层农业一流机关,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标,紧紧围绕“传统农业做优质、现代农业做特色、装备农业做全面、设施农业做精品”四个方面做好文章,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较快的发展。
狠抓四个到位,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是抓政策落实到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把种粮油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收购保护价等政策传达、落实到户,及时发放粮油补贴和购机补贴资金。二是抓面积落实到位。在认真做好水稻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切实抓好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全县建立早稻集中育秧点317个,育秧面积3010.43亩,供大田面积5万余亩。三是抓服务落实到位。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强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了粮食高产示范活动,在六都乡、岩瑞镇各建立了1个万亩综合示范片,每个示范片建立1个1000亩以上的示范核心区,总面积2.3万亩;抓好“一斤石灰一斤粮”增产行动,集中连片核心示范面积5500亩,平均亩增粮食30公斤;抓好晚稻综合施肥促早熟工作,统一采购磷酸二氢钾10.41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农机投入春耕、双抢和秋收冬种工作,共投入各种农机具5386台(套),完成机耕面积34.65万亩,机插面积4.43万亩,机收面积13.91万亩,组织农机技术小分队深入全县乡村、田间地头,帮助检修农机具。四是抓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实到位。根据《江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体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重大意外事故的能力,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开展了水稻集中保险工作,全年完成水稻保险面积50.7万亩,实现了水稻面积全覆盖,理赔农户受灾款267.4万元。
立足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响应省市县大号召,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旅游观光带。根据县委、县政府“创全省经济强县,建全国旅游名城”的号召,兴建三清山下休闲旅游观光带,在紫湖、双明、四股桥、冰溪、岩瑞、文成等乡镇沿三清山旅游公路两边重点打造优质特色果园、茶园、花卉苗木基地和连片设施农业示范点,为此,县本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向三清山旅游沿线的基地和示范点倾斜,真金白银助推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以元盛茶业生态产业园、万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玉紫旅游公路两边现代农业示范走廊为主的三清山下休闲观光带已有茶叶、葡萄、马家柚、草莓、小西瓜、花卉苗木、观光油菜、冷水茭白种植户74家,面积4.6万亩。
增强农业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建立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50余个,面积110万余亩。其中水稻种植基地50万亩,油菜种植基地12万余亩,油茶种植基地32.6万亩,葛柚种植基地4.2万亩,优质瓜菜基地6.2万亩,畜禽水产养殖基地3.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8万亩。以红芽芋、冷水茭白、茶叶、大棚西瓜、草莓、葡萄、无公害甲鱼、烤鳗、獭兔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二是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产值19.62亿元,实现税利6.87亿元,出口创汇1875万美元,通过各种形式带动农户8.7万户,给农户带来增收总额1.97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总数达到302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3家,总数达到21家;新增市级示范社11家,总数达到30家;全县注册家庭农场共有12个。四是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创立。目前,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8个、江西省名牌农产品11个;“三品一标”总数达54个,有效使用30个,其中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严格行政执法,农业生产安全得到保障:一是加强投入品监管。共出动执法车辆17辆(次),执法人员105人次,检查农资市场25个(次),查办违法案件12起,查获不合格肉品31斤,没收伪劣农资367.2千克。二是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做好全县蔬菜的定期检测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产品例行检测990个,合格率达99.3%,接受沿河大市场委托检测919个,合格率达97.3%;加强生猪“瘦肉精”检测,共抽检生猪“瘦肉精”1150头次,未发现阳性;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5起,收缴电捕工具70套。三是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监管。始终把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放在农业工作上突出位置,紧抓不懈,狠抓落实。全县共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209万只次,猪瘟疫苗34.98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4.98万头次,猪W疫苗34.98万头次,牛羊W疫苗0.89万头次,重大动物疫病密度均达到100%,有效地控制了畜禽传染病的传播;抓好动物防检的监督与管理,梨园和白云两个省际动物防检站共检查消毒运载畜禽及产品车辆13145车次,补检431车次,查处案件3起;抓好动物疫病检疫,共进行产地检疫生猪19.6万头、牛0.068万头、羊1.31万只、禽23.5万羽,检出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96头只,屠宰检疫生猪13.6万头、牛羊0.24万头(只)、禽7.61万只,检出并无害化处理700余公斤;坚决杜绝病死猪进入屠宰、加工、销售环节,进一步规范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3405头。抓好植物病虫害防治,加强了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共印发《农作物病虫害情报》14期10万余份,用传真、12316短信平台等方法及时发送到各乡镇及全县农药经销人员手中,全县水稻病虫发生总面积89.78万亩次,防治总面积180.62万亩次,通过积极开展防控,全年共挽回粮食损失784万公斤。
开展环境整治,注重生态农业发展:为科学保护信江源,实现生态玉山可持续发展,从“护、治、建”三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美丽金沙溪、保护信江源”农业整治活动,多方位打响从严整治、生态保护攻坚战,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积极开展农业污染面调查,对金沙溪两岸乡镇的农业污染源进行了重点调查摸底,为全面整治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在金沙溪、冰溪河、玉琊溪等水域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620万尾,并在规定河段实行全年禁渔,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渔政管理,依法取缔了冰溪河、金沙溪水域的非法捕捞网具125条,查处各类电鱼案件15起;控制和治理畜禽养殖,对信江河沿岸直线1000米以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逐户排查,已完成排污处理12家,对不能按时排污达标的一律关停;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在金沙溪、信江河两岸乡镇修建户用沼气池1662个,联户集中供气沼气池12处。三是建立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在玉紫线旅游公路和金沙溪两岸重点打造花果景观旅游农业带、作物景观旅游农业带和特色种植景观农业带,面积达4.6万余亩。
强化项目监管,农业项目实施成效明显:在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抓好项目全程监管,严把质量关,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一是2012年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已完工,规模4000亩。二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在全县16个乡镇实施,全县推广测土配方面积85万亩以上,采集土样502个,化验采集土样503个,检测项目2615项次,填写施肥调查表650份,落实田间肥效对比试验4个,已发放配方建议卡13500份。三是2012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已完工,进行水改旱1700亩,家畜圈养2010头,挖鱼池100亩。四是完成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茶、果项目,新建设茶园4000亩、果园800亩,目前茶园、果园已转入正常管理阶段。五是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任务3700人已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正在实施中。六是实施垦区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和农村沼气生态能源建设工程。2013年垦区危房改造,已竣工1030户,以排水、供电、道路、绿化为主的2012年度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2950户,小型沼气15处,全县户用沼气保有量达10876户,小型沼气22处,大中型沼气工程9处,总容积达116810立方米。
强化科技兴农,扎实提升服务现代农业能力:实施农业系统绩效考评、乡镇综合站工作以奖代补、开展“分片包乡挂站、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百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开展“改革创新服务年”活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将科技人员真正推向一线,为群众提供种养规划指导和良种良法推广,解决生产难题,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今日玉山》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各类农业新技术;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02期6028人次,发放各种资料近6万份以及大量光盘、挂图、技术手册等。二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共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40余种,推广品种提纯复壮、测土配方施肥、营养土栽培、大棚西瓜加温育苗、高山反季节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良种复盖率达95%以上,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贡献率提升到35%。三是抓好示范。主要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早稻集中育秧、新品种展示、绿肥高产示范、水稻机插技术等各类农业示范点、园、片共42个,面积20万余亩。四是方便群众办事。局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各种便民服务事项597件;全年受理解决种植业纠纷10起。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下,玉山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来源:江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