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多天,我的葡萄就要上市,现在市场上葡萄价格8元一斤,我们的葡萄品质好,个大、糖分又高,价格比市场价还能高一些。”6月22日,东阿县陈集乡有名的“葡萄村”——李庙村葡萄种植户李田清说。当天,正在棚里忙着整枝的李田清还给出了一个保守估计,家里的4个葡萄棚,今年纯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而在几年前,让李庙村种惯了庄稼的村民种葡萄,很多人还不敢。现在则不同,许多像李田清这样的果农对变模式、换思路已经习惯了。
李庙村有502口人,145户,耕地1032亩。2009年春,李庙村想发展种葡萄,可没几个村民敢“跟风”。最终,村干部带头发展了10个葡萄拱棚。次年葡萄亩产达到了8000多斤,一个棚收入4万多元。村民看到种葡萄效益可观,才纷纷开始种植。
此后,土地流转、抱团发展、申请认证等一系列新型经营尝试开始涌现,村民种地日渐融入现代农业流程。李庙村成立的裕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物资购置、统一购苗、统一生物农药管理防治、统一施肥、统一销售,让社员受益不浅。“抱团”显现优势后,村民们又有了“创牌”的想法。2013年11月,村里的葡萄获得了中国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济南、肥城、石家庄等地客商纷纷慕名而来,和村里签订收购协议。
几年发展下来,李庙村由年人均纯收入不到7000元,上升到年人均纯收入16400元。对于未来,村党支部书李玉亮介绍了更多的计划: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同时“试水”葡萄采摘、乡村体验旅游、乡村特色餐饮等特色产业。“不能光种葡萄,还得想想怎么把葡萄卖大钱。”(靳长保)
来源:农村大众